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檄的意思、飞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檄的解释

(1).速递檄文。《晋书·慕容暐载记》:“飞檄三辅,仁声先路,获城即侯,微功必赏。”《新唐书·裴寂传》:“ 寂 无它才,惟飞檄郡县,促入屯垒相保赘。”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我一定要收拾东兵,飞檄西 洱 。”

(2).紧急檄文。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班师回去传飞檄,看大将旌旗云外直。”《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时飞檄载道, 弥远 益恇悚,中夜,欲自沉於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紧急传递的文书或檄文,常见于古代军事或行政场景。以下从词源、释义、用法三方面展开分析:

  1. 词源解析

    “飞”字本义为鸟类振翅行动,引申为“迅速、急速”,如“飞驰”“飞报”;“檄”指古代官府用于征召、声讨或晓谕的文书,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二字组合后,“飞檄”特指以极快速度传递的紧急公文。

  2. 权威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第11卷)解释,“飞檄”包含两层含义:

    • 急速传递檄文:如《后汉书·光武帝纪》载“飞檄四方,共击王郎”,描述通过快速传递檄文调动军队;
    • 紧急文书本身:如唐代李峤诗句“飞檄谕强胡”,此处指代文书内容。

      两义均强调“紧急”与“官方文书”的属性。

  3. 古今用法对比

    • 古代:多用于军事动员或灾情通报,如明代文献中“飞檄调兵”指紧急调遣兵力;
    • 现代:引申为快速传播的重要信息,例如“抗疫期间,政府飞檄各地保障物资供应”,但此用法已属比喻性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其构词逻辑体现了汉语“单字表义、复合扩展”的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飞檄”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速递檄文
    指快速传递军事或官方文书。古代“檄”多用于征召、声讨等紧急事务,“飞”强调传递速度极快。例如《晋书》提到“飞檄三辅”,即通过快速传递檄文调动兵力。

  2. 紧急檄文
    指内容本身具有紧迫性的文书。如明代梁辰鱼《浣纱记》中“班师回去传飞檄”,这里的“飞檄”即指需立即执行的紧急命令。

二、用法与例句

三、总结

“飞檄”既指传递方式(快速),也指文书性质(紧急),多用于军事或重大事件场景。其形象化的表达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晋书》《浣纱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晒本志冰心一片殡仪馆残骸参踪畅洽尝汤戏懘惉充广蹈义打行點墨短犊二王庙忿火中烧覆盖面福田腐窳官廨国纲孤身函电豪杰黑槎槎豢养画神混然天成建议狡吏吉利金眸进退失据距今来复线癞痢拉齐冷面孔练饷率服孟潴民穷财尽愍凶娘子军辟带皮笠启銮青佩鼽鼻驱传韧战软善爇榇市庸瘦瘠疏朗微疵蜗角斗争香堂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