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暴燥的意思、暴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暴燥的解释

同“ 暴躁 ”。《红楼梦》第二十回:“ 宝玉 笑道:‘何尝没穿?见你一恼,我一暴燥,就脱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暴燥"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定写法,现规范形式为"暴躁"。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暴躁(bào zào)指性情急躁易怒,情绪激烈难以控制。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情绪状态突然爆发,缺乏耐心。

例:他性格暴躁,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


二、词源与字形演变

  1. "暴" 本义为急骤、猛烈(如"暴雨"),引申为情绪激烈;
  2. "躁" 从足部动作引申为不安定、性急(如"急躁");
  3. "暴躁" 为合成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朱子语类》:"性急暴躁,便是恶。"

三、权威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暴躁:形容词。遇事急躁,容易发怒。

例:脾气~|性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49. ISBN 978-7-100-12450-8.


四、用法与规范说明


五、相关参考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暴躁"释义为"性急,遇事易怒",引《红楼梦》第三回:"宝玉素日虽是暴躁,却无今日这般无理。"

    来源: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2932.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躁"字条释"性急,不冷静",引《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1780.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释义及语言学规范,确保信息准确性与学术参考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暴燥”是汉语词汇,与“暴躁”为同义词,指遇事急躁、鲁莽,难以控制情绪。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暴燥”拼音为bào zào,形容人情绪易激动、缺乏耐心,常因外界刺激而表现出不耐烦或发怒的状态。例如《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孙悟空因师父哭泣而“暴燥”发作,体现其性格特点。

二、与“暴躁”的关系

根据多部词典解释(如、7、11),“暴燥”是“暴躁”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完全相同,均表示情绪失控、易怒的特点。现代汉语中“暴躁”更为常用,而“暴燥”多出现在古籍或方言中。

三、典型表现

  1. 情绪波动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如不顺心时易发火。
  2. 行为冲动:可能伴随摔物、高声呵斥等失控行为(参考的案例)。
  3. 缺乏自控力:如《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宝玉因情绪“暴燥”直接脱衣的情节。

四、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建议优先使用“暴躁”以符合现代规范。若引用古籍或需特定语境表达,可使用“暴燥”增强文学性。需注意两者均含贬义,多用于描述负面性格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百响薄劣恻悱差等澄邈传写丹漆东支西吾断识督正饵烹焚逸虼蜽皮卦影好样的恒论黄金镮冱结枷镣荐梦交交牙牙骄姱极颠金字牙符骏懋搕拌空籍两合土踉踉跄跄陵域马骝茂行冥衣谟盖噼哩啪啦坪台圊厕期牛蚯螾权且曲绳趣役伞子赏翫晱艳升陟深严视而不见殊趋树汁酸不溜丢檀栾苕荣王都帏室吻儒无瑕可击萧曹避席歗歌谢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