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ocal civil corps]∶唐宋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
(2) [harmony;friendship]∶和睦;友好
安定团结
(3) [unite;rally;close]∶联合起来以完成共同目标
团结一致
(4) [aggregate]∶指分散物聚拢成团;聚合
(1). 唐 宋 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 宋 李纲 《乞修军政札子》:“团结、保伍废,而无以相维持;教閲、战阵废,而无以习攻击。”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招集团结,得刀手三千人,败 刘泽 三万人。自是贼势稍沮。”
(2).组织;集结;联合。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熙寧 中,朝廷遣 刘起 刘彝 相继知 桂州 ,以图 交趾 。 起 彝 作战船,团结洞丁,以为保甲。”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明史·明玉珍传》:“ 玉珍 与里中父老团结千餘人,屯 青山 。”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復团结乡兵固守,而 汉阳 亦赖君以全。” 周6*恩6*来 《建设与团结》:“为了有效地工作,科学家必须团结。”
(3).指分散物聚拢成团。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其人色黑似墨,颠毛不及寸,皆团结如螺。”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4).和睦;友好。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团结、谦虚是人类应有的本能,也是我们国家悠久的传统。” 邓6*小6*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团结汉语 快速查询。
“团结”是一个汉语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或利益而凝聚成整体,强调合作、互助与和谐共处。具体可从以下层面理解:
词义本源
该词由“团”(聚集、聚合)和“结”(联结、结合)组成,字面意为“聚集成紧密的整体”。最早见于《汉书》中“团结士卒”的军事语境,指军队的凝聚力。
现代汉语定义
既指物理层面的聚集(如“团结纤维成绳索”),更常用于抽象层面,表达集体成员在思想、情感、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如“民族团结”“团队团结协作”。
文化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和为贵”,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都与团结理念相通。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都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社会功能
在危机时刻(如自然灾害、疫情)能激发集体力量(如2008年汶川地震全民救援);在发展中则促进资源整合(如企业部门协同创新),形成“1+1>2”的效应。
国际语境延伸
当代常被用于全球议题,如联合国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抗疫”,强调超越国界的合作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团结并非无原则的附和,而是允许个体差异存在的同时求同存异。正如《论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健康的团结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包容的基础上。
《团结》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它指的是人们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下团结一致,互相合作和支持的行为。它代表着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力量。
《团结》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囗和手,囗表示口,手表示人的手。它由13个笔画组成。
《团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时候,它的写法是「團結」,使用繁体字。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字的简化,「团结」成为了常用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團結」的写法略有不同。「團」由囗和云组成,象征着一群人团聚在一起。而「結」则由糸和吉组成,代表这些人们的关系紧密,并且共同追求吉祥的愿望。
1. 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完成这个项目。
2. 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1. 团结紧密:指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互相支持和信赖。
2. 团结协作:指团队成员共同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3. 团结一致:指团队成员在意见和行动上完全一致,共同面对挑战。
近义词:团队合作、协力同心
反义词:分裂、纷争
呗声傍顾榜花半会报赛北貉迸逼不期然而然槽柔巉空成好齿数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冲德传道骴骨电池电钟丁艰督检独王屙屎符贶个人业主制企业瓜绵寡怨含蘤滑规画龙点晴践汙胶粘戒速街舞疾雷不暇掩耳叽哩哇啦克当口多食寡劳来列戟离鸿龙蟠凤翥马鞍式麅子前官耆老久次日征月迈宂下三亲六故身识设事石中黄瘦鹤耍狮子四恶摊场叹惋天方教挑菜瓦甑威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