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言之道的意思、三言之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言之道的解释

三句为政之道。《礼记·哀公问》:“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 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 孔颖达 疏:“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者,则上经‘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言之道”是汉语中源于儒家经典的重要概念,指代古人修身立德的三种言语准则。其核心内容可追溯至《论语·季氏》中孔子提出的“君子有三言”,具体释义如下:

一、言忠

“忠”指言语需忠于本心,不欺瞒他人。《论语·学而》强调“言忠信,行笃敬”,要求言行一致(参考来源:汉典“忠”字释义)。《礼记·中庸》进一步阐释“忠恕违道不远”,将“忠”视为人际交往的根基。

二、言信

“信”强调言语真实可信。《说文解字》释“信”为“诚也”,《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信用为立身之本(参考来源:国学网《论语》注疏)。汉代郑玄注《周礼》时,将“信”与“五常”关联,赋予其伦理价值。

三、言慎

“慎”指言语需审慎合宜。《周易·系辞》提出“言行,君子之枢机”,主张慎言避祸(参考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周易》原文)。《论语·里仁》亦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行动胜于空谈。

此概念体现了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脉络,历代注疏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王阳明《传习录》均将其纳入修身范畴,成为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三言之道”是儒家经典中提出的为政理念,其核心内容与出处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以三句话概括的治国原则,强调通过规范社会基本关系实现政治秩序。该概念以简洁性著称,语言凝练却涵盖关键伦理准则。

  2. 出处与背景
    源自《礼记·哀公问》,记载鲁哀公向孔子请教为政方法时,孔子提出“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条准则,并指出三者端正则万物有序。

  3. 具体内容

    • 夫妇别:夫妻间需明确责任分工,维系家庭伦理基础;
    • 父子亲:强调血缘亲情与孝道传承;
    • 君臣严:君臣应恪守各自职责与礼法规范。
  4. 核心思想
    通过规范家庭与社会层级关系(夫妇→父子→君臣),构建“修身齐家治国”的逻辑链条,体现儒家“伦理政治化”的治理模式。

  5. 应用场景
    古代多用于阐述治国方略,现代可引申为管理中的层级责任划分,或作为传统文化中“以简驭繁”思维方式的典型案例。

该概念通过《礼记》的传播成为儒家政治哲学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化思维对后世制度设计产生深远影响。若需查阅原始文献,可参考《礼记》相关篇章或权威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白腊明经被中画肚崩裂徧晓吃大锅饭侈俗锄诛笛步烦恼身棼棼分契甘虫蛊蛔龟冷搘床果老呙氏继美精赤纠覈旷涂窥见老靠拉折踉蹡利喙灵虬灵耀吝啬鬼礼宗卢瞳驴唇马嘴吕览马骨明要评点本平宫平宁千家万户乾罗穷津泉里入竟问禁塞包袱善茬韶箾室居淑慝算术同志哥涂层退居推鞠兔三窟五丁五沃香猊斜界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