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杀勿论的意思、格杀勿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杀勿论的解释

[be shot down] 对顽抗拒捕或罪大恶极的犯人,按刑律规定,击杀致死不论及执行者的罪行

详细解释

谓可将犯罪拒捕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6*人论罪。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无论内地何项船隻,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兇拒捕,格杀勿论。”《清史稿·宣统帝纪》:“儻有匪徒从中煽惑,意在作乱者……格杀勿论。” 鲁迅 《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辣椒可以止小儿的大哭,真是空前绝后的奇闻……不过,这是无效的,远不如哭则‘格杀勿论’的灵验。” 叶紫 《夜哨线》五:“谁敢反抗命令,惑乱军心:--格杀勿论!”亦作“ 格杀弗论 ”、“ 格杀无论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 清 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6*贼。”参见“ 格杀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格杀勿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格杀勿论(gé shā wù lùn)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法律与历史背景的固定短语,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对特定对象(如拒捕、暴乱者)可不经审判程序,当场击杀而不追究责任。


二、法律语境中的严格限定

该词多出现于古代律令或特殊时期法令,现代法治社会已无此类规定。


三、语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1. 历史用法:
    • 清代公文常见“格杀勿论”,用于镇压叛乱或追捕重犯(《辞海》第7版)。
  2. 现代引申:
    • 多用于比喻严厉处置,如“对毒品犯罪零容忍,但非字面格杀”。

四、权威词典解析

来源 释义要点
《汉语大词典》 “击杀不法者,不论其罪”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指执法者遇反抗时,可当场击毙而不承担法律责任”(2004年版)
《法律辞典》 “属古代特别授权,现代法治中已被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制度替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注意事项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权威来源,法律部分援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公布文本(访问日期:2025年8月1日)。

网络扩展解释

“格杀勿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格杀勿论”指在特定情形下,将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击毙,且执行者不以杀人罪论处。其中:

2.出处与历史背景

3.法律适用分类

古代法律中,“格杀勿论”主要适用于三类情形():

4.现代释义与权威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辞源》均将其定义为:对行凶、拒捕或违禁者当场击毙且不论罪。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历史或文学描述,强调古代律法的严苛性。

5.用法与示例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法律对暴力抗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现代已无实际法律效力,更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表达。需注意其语境,避免与现代法治概念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拌蒜倍还北京大学图书馆迸放兵来将迎,水来土堰逋积茶灶吹画壶辞歇打派仗典学彫损定冠词东投西窜硐子斗谝黩乱番摊祓社骨骾后俊黄采焕若灰黑解馆酒敌空单空室狂风怒号枯根袴襦老山飉戾逻事谩诞蟒服满话帽凭配带器艺融怡三谢三智五猜声乡事势笥椟燧火榻然条举通考痛深恶绝同恶共济望衡晚谬威德威惠委心夏虫语冰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