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幅裂的意思、幅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幅裂的解释

谓如布幅的撕裂。 汉 应劭 《<风俗通>序》:“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后 王莽 陵篡,扰动戎夷,续以 更始 之乱,方 夏 幅裂。” 李贤 注:“ 更始 无道,扰乱方内,诸 夏 如布帛之裂也。”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夫古所谓销兵甲者,非谓幅裂其旗章,销鑠其锋刃而已也。”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起兵》:“纪纲废弛,九川幅裂,四海鼎沸。”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幅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分裂的状态,其含义及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幅裂(拼音:fú liè)原意为“像布帛被撕裂一样”,常用于比喻国家或疆土的分崩离析。例如《后汉书》中提到“方夏幅裂”,李贤注解为“诸夏如布帛之裂也”,即用布匹撕裂来象征中原的分裂。

二、文献用例

  1. 汉代典籍:汉应劭《风俗通义·序》记载“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指汉朝末年政权瓦解,天下分裂。
  2. 唐代策论:元稹在策论中写道“非谓幅裂其旗章”,强调治理需从根本解决矛盾,而非表面分裂。
  3. 明代戏曲:朱鼎《玉镜台记》用“九川幅裂”形容战乱导致的地理割据。

三、引申与搭配

四、现代使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描述明末李自成起义时,用“九州幅裂”比喻社会动荡。

总结来看,“幅裂”是一个带有文学色彩的比喻词,通过布帛撕裂的具象画面,生动传达分裂、动荡的抽象概念,常见于史书及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幅裂的意思

“幅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裂开、破裂得非常严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幅裂”由“幅”和“裂”两个字组成。

“幅”字的部首是“巾”,总共有10画。

“裂”字的部首是“衣”,总共有12画。

来源

“幅裂”最早见于《左传·哀公三年》:“余非自逾也,无力为役,奉产产众,杖于鄢,曳于鄢门,爰因而扶之。惧且裂席。”意思是“我并非故意超过时限,无力为上级服役,奉养家眷,拄着拖到鄢国,结果担心被裂开的席子给看到。”这里“幅裂”比喻形势非常严重。

繁体

“幅裂”在繁体中仍然写作“幅裂”,未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可能有不同的写法。关于“幅裂”这个词的古代汉字写法,资料有限,目前没有找到确切的记录。

例句

1. 这张纸己经被撕成了幅裂,无法用来写字了。

2. 他砸碎了桌子,把它从中间劈成了幅裂。

组词

幅裂的组词:幅度、裂痕、破裂、开裂。

近义词

近义词:裂缝、断裂、亀裂。

反义词

反义词:完好、完整。

别人正在浏览...

艾萧跋扈补阙挂漏侧望唱醻朝隐黜责单纯词德兴市地堑斗艳争芳发解风颷改进禾稻检革轇轕挢揉齎贷戒令畸功紧急进荣退辱金银台津渍籍书眷知絶妙克破枯克良莠不一里弦隆中对懋明冥会内书内珍泥头酒鹏鹪偏禅诮戏七十二子丘兆趋役三身殿生烹什么折摇蹋鸱叹挹腾身托物寓感王恭柳韦柳文武班洿泞晤商夏侯妓衣仙期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