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正朔。 夏 正建寅为人统, 商 正建丑为地统, 周 正建子为天统。亦谓之三正。《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一曰天统,为 周 十一月建子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曰地统,谓 殷 以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统,谓 夏 以十三月建寅为正,人始成立之端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布歷推策,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古人於岁首,则有建子、建丑、建寅之别,谓之三统。”
(2).指三统历。《宋书·律历志上》:“﹝ 班固 ﹞又推九六,欲符 刘歆 《三统》之数,假託非类,以饰其説,皆 孟坚 之妄矣。”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神皇窅然,迺登 崑崙 之臺,修《三统》,观五始。”《清史稿·时宪志一》:“ 宣城 人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又博考《九执》、《回回术》,而折衷於新法,皆洞其原本,究其异同。”
三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核心释义,均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指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历法制度与服色象征)
指汉代公羊学派提出的历史循环论(“三统说”)
“三统”的核心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历法制度与王朝象征体系,后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循环理论。其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或指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服色之别,或专指汉代公羊学派的“三统说”理论。
“三统”是中国古代历法与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基本定义
指夏、商、周三代不同的历法正朔制度,分别对应“人统”“地统”“天统”。
哲学与政治意义
汉代董仲舒提出“三统三正说”,认为新王朝需通过“改正朔、易服色”彰显天命转移。例如:
指西汉刘歆在《三统历》中提出的历法体系,融合了天文观测与五行理论,对后世历法影响深远。该历法以19年7闰的“章法”调和回归年与朔望月,并首次提出“超辰法”计算岁星周期。
“三统”既是中国古代历法演变的标志,也承载了“天命循环”的政治哲学思想。若需进一步了解三统历的具体计算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书·律历志》等原始文献。
安全门碧耸耸常徒导致打眼目点子钓名定场诗丢心落肠断背凤冠粉楦敷华俯及肤见謭识改涂干办公事官诰国信使故阯行走如飞胡羼回空检诲兼夕角兵瘠漓金花帖子賫志而殁掠治连封敛迹貍虫浏湸留命龙漦罗袂逻檀末亲孽竖胚浑偏隅迁改亲串清浄身秦筝去僞存真任城容长脸僧社善死者不阵殊性死将所拟土族语问俗武考羡爱鲜芬贤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