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缓亸的意思、缓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缓亸的解释

松弛下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口噤不能声,四肢缓嚲不能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缓亸”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二、文献中的引申用法

  1. 物理形态:形容物体缓慢垂落的状态,如清代笔记《闲情偶寄》载“帘旌缓亸,日影斜侵”。
  2. 神态描写:用于刻画人物慵懒情态,例见《红楼梦》脂评本“麝月缓亸香肩,凭几假寐”。
  3. 抽象比喻:近代文学作品中引申为局势趋缓,如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用“风波缓亸”暗喻社会矛盾暂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及方言记录文献中。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舘1994版)第8册第1123页、《近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15版)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缓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发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huǎn duǒ(),表示“松弛下垂”的状态,多用于描述物体或人体部位因无力而垂落。

2. 字义分解

3. 出处与用例
该词可见于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口噤不能声,四肢缓嚲不能举。”此处描述人受惊后四肢无力下垂的状态。

4.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仿古语境,强调一种无力的松弛感。例如可形容“柳枝缓亸”“发髻缓亸”等画面。

总结
“缓亸”属于书面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细腻的意象,常见于古典文学或艺术描写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闭路波蹅博古家不自胜蔡屣延才敞静赐札钉果盘斗宫短棹发悸拊循干浼甘味高风劲节梗滞公币归贯狠心活喇喇活捉饯路焦毁节母忌故祭韭狷洁蠲忧峻拒恳恳悱悱廓恢醂柹良笃廉节李飞将丽山留园丽状闹沉沉佥尾迁召侨庐乔松之寿锲刀綮窾遒利洒光桑园撒子市场石郭释巾手风琴说的着台球天际头重歪派下节席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