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年艾的意思、三年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年艾的解释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三年艾”指良药。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诗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 湘 《九辩》文。” 宋 张侃 《池边》诗:“劳神空觅三年艾,妄想休乘八月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年艾"是汉语中具有典故色彩的固定词组,其核心含义源自《孟子·离娄上》:"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该词组包含两层语义:

一、本义层面 指储存三年的艾草。艾草作为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三年陈艾因挥发油含量适中,燃烧温而不燥,被视为优质灸材,这种认知在《中国药典》中仍有体现。

二、引申义层面 形成"未雨绸缪"的警示意义。孟子原文通过"七年沉疴求三年陈艾"的比喻,强调事前准备的重要性,《十三经注疏》对此注解为:"喻国不早为礼义,乱欲治之不可得也"。现代《汉语成语大辞典》将其释义为"比喻临急求药,终无大效,强调防患于未然"。

该典故在中医药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指出:"三年艾不仅指药材的物理属性,更承载着中医治未病的哲学思想"。在语言应用层面,多用于劝诫性语境,如"企业转型当备三年艾,莫待危机临头始求方"的现代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三年艾”是一个源自《孟子·离娄上》的成语,其本义与引申含义如下:

一、本义解析

  1. 字面来源
    出自《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
    这里的“艾”指艾草,用于中医灸疗,存放越久药效越好。孟子以此比喻治国需提前储备资源,临时求取难以奏效。

  2. 直接含义
    字面指存放三年的陈艾,后引申为“良药”或“解决问题的关键准备”。


二、引申含义

  1. 长期积累的重要性
    强调未雨绸缪,如苏轼诗句“愿储医国三年艾”即呼吁治国者需长远规划。
    类似俗语“晴天备伞,饱时存粮”,如汉文帝囤粮备战匈奴的历史案例。

  2. 努力与坚持的象征
    现代用法中,常比喻经过长期努力克服困难,如“三年艾终克顽疾”。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成语对比

总结来看,“三年艾”既是对中医文化的凝练,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智慧中“厚积薄发”的哲理。如需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孟子》原文及苏轼诗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国变则殡车笔译柴油常便产量晨露叱喝次叙荡荡电影摄影机缔盟洞察焚钱粮躬冒矢石共享单车沟门海鲜横发逆起滑精荒度湖池回目灰窑椒花丽句冀钞浸礼系绳急义绝顶聪明暌隔苦竹乐岂柳郭龙爪槐楼棼明显谬幽沐露梳风内入行长鞶厉乾光凄亮清澹羣盲染涉戎卒软骨鱼入托伸伸实践所荷讨搜涕泗交颐氃氋豚子仙穴先斩后奏笑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