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念奴娇的解释

(1).词牌名。其调高亢。 唐 天宝 妓女 念奴 “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鐘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念奴娇》,一百字,又名‘百字令’、‘百字謡’、‘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按: 宋 苏轼 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其首句为“ 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 江 月”,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 宋 戴复古 《念奴娇》词,其首句为“ 大江 西上”,故又名《大江西上曲》。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调与《念奴娇》同,故又名《壶中天》。 宋 姜夔 《湘月》词,自注:“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 宋 张辑 《念奴娇》词,有“柳花 淮 甸春冷”句,故又名《淮甸春》《念奴娇》有平韵、仄韵两体,常见的为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 清 王奕清 《曲谱》卷一、卷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念奴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词牌名,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牌起源

  1. 得名由来
    源于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妓念奴。据记载,她的歌声“如夜莺啼鸣,百灵放歌”,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命其演唱,后定名“念奴娇”。

  2. 文学地位
    作为词牌名,最早见于宋代文人创作,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常用词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为经典。


二、词体特征

  1. 格律结构

    • 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押仄声韵(也有平声韵变体)。
    • 别名:因字数特点又名“百字令”,因苏轼名句“大江东去”“酹江月”等别称。
  2. 曲牌演变
    元代后发展为南北曲曲牌,南曲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属大石调,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


三、代表作品


四、文化意义

念奴娇不仅是文学载体,更承载了唐代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其名称背后既有宫廷文化的印记,也反映了词牌从音乐曲调向文学形式的演变。


如需了解具体词作赏析(如《念奴娇·春情》),可参考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念奴娇

《念奴娇》是一首古代诗歌的词牌名,它的意思是怀念娇媚的女子。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部首,分别是心、女、女,总计7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秋夕忆舍弟》中。其中的一句描写了兄弟离别时忆及美丽妻子的场景,这句诗后来被用作《念奴娇》的开头。

在繁体字中,《念奴娇》的写法是「唸奴嬌」。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汉字书写形式中的一种,它保留了更多古代汉字的复杂结构和笔画。虽然繁体字在现代汉字书写中已经不常使用,但它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以《念奴娇》为例,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笔画和结构上与现代略有区别。在古代写法中,「念」字的结构较复杂,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今」在上部,表示「现在」的意思;「心」在中部,表示「心思」的意思;「忄」在下部,表示「心」的意思。这种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被简化为「心」这个部首。

以下是一个使用《念奴娇》一词的例句:「思念远方的念奴娇,在梦中不期而至。」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所爱人的思念之情。

与《念奴娇》相关的组词有:念词、奴娇。

与《念奴娇》近义的词语有:思念、怀念、眷恋。

与《念奴娇》相反意义的词语有:遗忘、忘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