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量为五升的酒尊。《仪礼·大射仪》:“士也有执膳爵者,有执散爵者。”《礼记·祭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羣有司。”一说为杂爵。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说斝》。
“散爵”一词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罢免官职的引申
指古代高级官员因犯罪、失职或政治原因被解除官职后,爵位也随之被剥夺的状态。这种用法源自古代官员的三等爵位制度(高、中、低),罢免后原爵位即成为“散爵”。
虚封爵位的制度
北魏至东魏北齐时期,爵位分为虚封的“散爵”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散爵仅有名号而无实际封地,属于职官体系中区分地位的象征。
五升容量的酒器
根据《仪礼·大射仪》《礼记·祭统》记载,“散爵”是一种容量为五升的酒尊,用于祭祀或宴饮场合。例如:
学术争议:杂爵说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说斝》中提出,“散爵”可能指形制不固定的杂爵,而非特指五升容量。这一观点为部分学者所采纳。
“散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散爵》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把封号、爵位解除或剥夺的意思。原本指封号者解封或剥夺爵位,后来也用来比喻被贬斥或失去荣誉的情况。
《散爵》的部首是爪,总共包含了11个笔画。
《散爵》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意为解封或剥夺爵位,后来被引申为剥夺荣誉或地位。
《散爵》的繁体字为「散爵」。
在古时候,「散爵」这个词也有一些不同的写法,如「散靽」、「散祀」等。这些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献中有所出入,但都指向解封或剥夺封号荣誉的意思。
1. 周公散爵了鲁宣公,因为他犯了忤逆之罪。
2. 他因为行为不端被散爵,从此失去了官职。
- 散职:指解除官职。
- 散财:指浪费或挥霍财富。
- 散步:指随意走动以消遣或锻炼身体。
- 散场:指表演或活动结束后人们离去。
- 剥夺:指强制夺取某种权利、地位或财物。
- 解封:指解除封印、限制或禁锢。
- 封赐:指授予封号、爵位或荣誉。
- 荣升:指升职或获得更高的地位或荣誉。
剥人布白不处布字侧听触觝淳化词牒祠堂葱昽错行倒衣点鬼録黩武穷兵发刊芳俎风窦浮想联翩改选毫翰禾王合作黄面翁谎嘴玑组郡公渴尘颣节李郭仙舟罗锅儿漫散毛茶脑子生锈潘生铺盖强明铅罐堑渊气孔骑两头马清醥祈胜气运三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雨商约山阴乘兴饰伪疏庸庶訧曭朗桃实图跳进黄河洗不清铁什停驻外妻万福翁壻无害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