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衣的意思、倒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衣的解释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孔颖达 疏:“羣臣当以失晚,復恐后期,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唐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宋 苏辙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懒从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跡以应命。” 宋 叶适 《祭戴詹事文》:“我病卧久,迟公远归。曷不迎门?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倒衣”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指忙于公务的匆忙状态

这一含义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描述群臣因担心迟到,在天未亮时匆忙穿衣,甚至将衣裳颠倒的情景。
例证:

二、形容热情待客的姿态

指因急于迎接客人而倒穿衣裳,体现待客之诚。
例证:


注意

需注意个别非权威来源(如)提出“不择手段”的引申义,但该释义未见于经典文献用例,建议以《诗经》原典及唐宋诗文中的用法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衣

倒衣(dào yī)是一个汉字词汇,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将衣服倒过来穿或将衣物倒装的动作。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 “衤”(衣服的意思)和“卩”(封套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6个。

倒衣一词的来源十分有趣。相传在古代,倒衣起源于祥瑞之兆。当时有一位吉祥的象征年老人,他身着一件袖子在前、领口在后的袍子,而人们见到他之后都效仿他的穿衣方式并认为能招来好运。因此,倒衣就逐渐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

倒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倒衣」。

古时候,倒衣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倒衣的旧字形是「壆」。它的结构中包含有“冫”(冰)和“衣”(衣服)两个部分。这个字形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倒衣的例句:

  1. 她迅速将衬衣倒衣穿好,准备出门。
  2. 他喜欢穿着倒衣的袍子,以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3. 在一些文化中,倒衣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象征。

与倒衣相关的组词有:倒装、倒影、倒影儿等。

近义词包括:反衣(fǎn yī,将衣服反过来穿)、逆衣(nì yī,将衣服颠倒穿)、倒穿(dào chuān,将衣物颠倒穿戴)。

反义词为正衣(zhèng yī,将衣服正常穿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