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素的意思、惇素的详细解释
惇素的解释
敦厚朴实。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衒实矜华,尔则以琬琰当也;辉令映古,我则以惇素称之。”
词语分解
- 惇的解释 惇 ū 敦厚:惇厚。惇朴。惇谨。 劝勉,勤勉:惇诲(殷勤劝导)。惇学。 推崇,尊重:惇信明义。惇任仁人。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素的解释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丝。 颜色单纯,不艳丽:素净。素淡。素妆。素雅。素描。 洁白的绢:尺素(用绸子写的信)。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素质。素养。素性。素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专业解析
惇素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惇”与“素”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敦厚质朴、真诚纯良的品德。以下从字源、释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 惇(dūn)
《说文解字》释为“厚也”,本义为忠厚、笃实。如《尚书·舜典》载“惇德允元”,强调以厚德信服众人。
- 素(sù)
《说文》解作“白致缯也”,原指未染色的生绢,引申为质朴无华、本性纯真。《老子》言“见素抱朴”,即推崇返璞归真。
二、词义解析
惇素融合二字内涵,形容人性情淳厚、心地质朴的特质,常见于对德行的称颂。例如:
-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评管宁:“惇素足以厉俗。” 意指其敦厚朴实的品格足以激励社会风气。
- 《宋书·孝义传》赞刘瑜:“天性惇素。” 强调其发自本性的纯良。
三、典籍中的文化意涵
该词多见于史书人物评价,承载儒家“文质彬彬”的理想人格:
- 道德践行:如《南齐书·高逸传》称杜京产“托意清虚,惇素弗渝”,体现淡泊名利而坚守本真。
- 社会教化:古人以“惇素”为楷模,倡导以淳朴民风匡正世道(如《晋书·庾峻传》)。
现代应用与价值
虽非常用词,但“惇素”精神仍具现实意义:
- 个人修养:倡导真诚待人、摒弃浮华,契合“不忘初心”的价值观。
- 文化传承:作为中华美德载体,常见于传统文化研究(如《汉语大词典》收录释义)。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中华书局二十四史)
- 《宋书·孝义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惇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ūn sù,其核心含义为敦厚朴实。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词义:形容人性格或品质的淳朴、厚道且不浮华。
- 构成:
- 惇(dūn):本义为敦厚、笃实,强调内在的诚恳与厚重感。
- 素(sù):原指未经染色的丝帛,引申为质朴、本色,与“华丽”相对。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例证:
唐代黄滔在《以不贪为宝赋》中写道:“衒实矜华,尔则以琬琰当也;辉令映古,我则以惇素称之。”
(意为:炫耀华美者以玉器为宝,而推崇古风者则以敦厚朴实为贵。)
- 语境:多用于描述人的品德或文风,带有褒义色彩。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淳朴、质朴、笃实、朴拙。
- 反义词:浮华、虚饰、矫揉、奢靡。
四、补充说明
- 现代应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或历史类文本中,用以强调传统美德。
- 扩展理解:“素”在词中强化了“惇”的天然与纯粹性,二者结合突显内外一致的朴实特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邦治国抱嫁北渚兵梢博揽産的长贰朝开暮落花传宗接代次赏词说聪睿独举唔哚法仪感损膏梁子弟革道观风桂策贵大棍蠧候火画额黄院子假发柬拔忌惮积德累功卷梁决渎俚医离众隆阴绿鬓红颜磨泐磨研内外亲切念青帝青瞑侵枉穷郊散附上爬生前霜辔水方疏明体履外场面外翼玩耍维舟舞龙五泰污闻厢黄旗瑕隙夏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