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名刺的意思、名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名刺的解释

[calling (name) card;visiting card] 名帖;名片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元稹《重酬乐天》

详细解释

犹名片。《梁书·江淹传》:“ 永元 中, 崔慧景 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 淹 称疾不往。”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最笑近来 黄叔度 ,自投名刺占陂湖。” 明 陈宏绪 《寒夜录》卷下:“ 嘉 隆 以来,往还名刺居上者傲而无礼,处卑者逊而可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余名刺作隶书,或以为怪。”参见“ 名纸 ”、“ 名帖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名刺”是古代用于拜访或社交时通报个人信息的工具,相当于现代的名片。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用途
    名刺又称“名帖”,是载有姓名、职位、地址等信息的纸片或竹木片,主要用于自我介绍或建立联系。唐代诗人元稹在《重酬乐天》中提到的“自投名刺占陂湖”,便反映了其社交功能。

  2. 历史演变

    • 起源:汉代称为“谒”,汉末改称“刺”,材质多为削光的竹木片,书写姓名、官职等信息。
    • 材质变化:汉以后逐渐改用纸张,但仍沿用“刺”的称呼。
    • 文化传播:唐代名刺传入日本,日语至今沿用“名刺”一词,而中文则逐渐被“名片”取代。
  3. 文化意义
    名刺在古代礼仪中具有庄重性,尤其在官员交际中不可或缺。其形制与使用规范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社会礼仪,例如明代文献记载名刺的书写格式与递送方式需符合身份。

  4. 与现代名片的对比
    现代名片更轻便且内容标准化,而名刺因材质(如竹木)和手写形式更具历史厚重感。日本保留“名刺”称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

如需进一步了解名刺的具体形制或历史典故,可参考《陔馀丛考》《释名·释书契》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名刺

名刺(míng cì)一词的意思是“名字和联系方式的卡片”。它来自于汉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名(míng)和刺(cì)。

「名」是名字的意思,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读音为「míng」。它由「口」和「夕」两个部首组成,表示人的口齿和在夜晚的时候。在古代汉字中,「名」的写法也有所变化。

「刺」表示刺绣、刺痛等含义,在这里指代联系方式。它由「刀」和「朿」两个部首组成,「刀」代表刀子,「朿」表示刺绣的针。在古代汉字中,「刺」的写法也有所变化。

名刺一词源自于日本,也是日语中“名片”的意思。名片最初是在中国传入日本的,随后在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而在繁体字中,名刺一词是「名片」,写作「名」和「片」的组合。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名」有时候还会写作「名儿」,表示名字的意思。而「刺」也可写作「劙」,表示刺伤或扎人的意思。

例句:我刚刚印好了一批名刺,你需要几张?

组词:名字、联系方式、卡片

近义词:名片、个人卡、联系卡

反义词:无上访关系、陌生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