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庶国的意思、庶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庶国的解释

众国。指各诸侯国。《书·酒诰》:“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墨子·天志下》:“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天下不平,庶国不寧,明王之忧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庶国"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政治内涵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众多诸侯国"。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立政》载:"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以乂我受民,和庶国。",此处"和庶国"即指协调众诸侯国。

从构词法分析,"庶"取《说文解字》"屋下众也"之本义,引申为众多;"国"指周代分封的诸侯国。二字组合特指周天子治下的藩属政权群体,《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多见于记述分封制度的文献。在周代礼制中,"庶国"需履行朝觐、纳贡、从征等义务,《礼记·王制》载"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这种政治格局在青铜器铭文中亦有佐证。

值得关注的是,《春秋左传注》揭示"庶国"概念包含等级差异,既涵盖"伯"级大国,也包含"子""男"等小国。这种称谓体系反映出周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智慧,通过宗法制度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现代学者在《两周政治关系研究》中强调,该词汇的历时使用映射着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博弈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庶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词义

庶国指“众国”,即多个诸侯国的统称,常用于描述周代分封制度下的各诸侯国。其中“庶”意为“众多”,“国”特指诸侯封地。


二、文献出处

  1. 《尚书·酒诰》
    “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强调诸侯国在祭祀之外的饮酒需节制,体现礼法规范。
  2. 《墨子·天志下》
    “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反映墨子主张诸侯国间应和平共处。
  3. 《盐铁论·忧边》
    “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指汉朝边疆危机对诸侯国稳定的影响。

三、词义演变


四、总结

“庶国”是古代政治语境中的集合概念,既体现分封制下的权力结构,也反映文献中“以德治国”“和平共处”等思想。需结合具体文献背景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闇虫保相悲恋贝帙滮池水插秧撤回大错打圆场地球资源卫星笃笃末末腹心更仆数公社官止神行红装素裹后绝怀才不遇滑剂皇差戒子嵇吕金圣人进战九域基质苦辛牢监连搭两妃伦等律人嫚戏纳鉢难看弄说拍户贫孱漆鬓青锁闱冗务融熠若敖鬼三宝殿善果胜境属耳疏华説媒松厚韬敛体能剔庄货童蒙文旦沃濯吴石香粳消化系统醯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