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后的意思、三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后的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 、 汤 、 文王 。《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 毛 传:“三后,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 杜预 注:“三后,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 禹 凿龙门,辟 伊闕 ,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穀,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5)指 周公 、 君陈 、 毕公 。《书·毕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陈 克和厥中,惟 公 ( 毕公 )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 降播种,农植嘉穀。”(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 张载 注:“三后, 夏 、 殷 、 周 也。” 刘良 注:“三后, 桀 、 紂 、 幽王 。”(8)指 汉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 李善 注:“三后,谓 宣 、 景 、 文 也。”

(2).指 汉 代的三个皇后。《后汉书·王畅传》:“三后生自 新野 。” 李贤 注:“ 光烈皇后 、 和帝 阴后 、 邓后 ,并 新野 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后”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释义需结合文献语境。以下是主要解释:

一、指三位君主或诸侯

  1. 禹、汤、周文王
    见于《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注中明确将“三后”解释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强调其德行纯粹。

  2. 周太王、王季、文王
    《诗经·大雅·下武》提到:“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此处指周朝三位先祖,即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和文王(姬昌),为周武王伐纣奠定基础。

  3. 虞、夏、商三代君主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杜预注称“三后”为虞舜、夏禹、商汤,其后裔至春秋时已沦为庶民。

  4. 禹、契、后稷
    《淮南子·人间训》以治水、教民、农耕之功,将禹(治水)、契(商祖,掌教化)、后稷(周祖,掌农业)并称。


二、指汉代三位皇后

《后汉书·王畅传》记载:“三后生自新野。” 李贤注指出,这三位皇后分别是东汉的光烈皇后(阴丽华,汉光武帝后)、和帝阴皇后、邓皇后(邓绥),均出自新野地区。


三、其他引申含义

在部分文献中,“三后”也可能代指“天、地、人”三皇,或作为虚指表达“多位先王”的泛称,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分析。


提示:该词含义复杂,需根据文献时代和语境判断具体指向。若需深入考据,可参考《楚辞》《诗经》《左传》等原典及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后的意思

《三后》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古代历史上王后、皇后和后妃的统称。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后》的拆分部首是“后”,表示与女性有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为6画。

来源

《三后》一词最早遗留于《史记·货殖列传》,在这个文献中,它被用来指代秦朝嬴姓大臣嬴某的三个妻子。

繁体

繁体字的写法为「三后」,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三后」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书写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例句

1. 传说中的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三后。

2. 三后在古代中国宫廷中有很高的地位。

3. 古代皇帝的三后通常是由贵族出身的美丽女子选中的。

组词

三后的相关词语:一后、二后、四后、王后、皇后、后妃。

近义词

三后的近义词包括:三朝三后、贵后、皇子妃。

反义词

三后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词语对应,因为它通常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妃子身份。

别人正在浏览...

裱背匠鼻镜庳狭擘面柴水冁然掣顿揣侔传政出留出律除夜大房山淡荡的笃班分甘同苦构求柜子沽卖和甜洪伐红生黄耳皇陵浑融祸福同门检会即便棘木之听九陔醵醵看封抗棱劳教良宵好景领唱漏发陋躯罗镜马料孟戏墨路内府宁王乾菓签解轻伤情爽岨险人轮子睿渥散犯散嬾奢放生角四腮鲈踏躂蚊母树显盗小纰漏嚣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