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鲮鲤的意思、鲮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鲮鲤的解释

穿山甲。又名龙鲤、石鲮鱼。《楚辞·天问》“鯪鱼何所” 汉 王逸 注:“一云鯪鱼,鯪鲤也,有四足,出南方。”《魏书·高祐传》:“ 高宗 末, 兗州 东郡 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詔以问 祐 。 祐 曰:‘此是 三吴 所出,厥名鯪鲤,餘域率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鲮鲤》:“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鯪鲤,而俗称为穿山甲。 郭璞 赋谓之龙鲤。《临海水土记》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石鯪。’”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介语·鲮鲤》:“鯪鲤,似鲤有四足,能陆能水,其鳞坚利如铁,黑色,絶有气力,能穿山而行,一名穿山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鲮鲤(líng lǐ)是穿山甲的古称,为哺乳纲鳞甲目动物的统称。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源与词义

“鲮鲤”属复合词:

二、生物学特征

  1. 形态结构

    全身覆盖600余枚棕褐色角质鳞,呈菱形排列,遇敌蜷缩成球状;舌长可达体长一半,专食蚁类㊟³。

  2. 物种分类

    现存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马来穿山甲等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⁴。

三、文化与保护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¹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权威词典释义)

㊟²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部》[M]. 明朝万历刻本. (古籍生物学记载)

㊟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穿山甲生态研究报告[R]. 2021. (科研机构数据)

㊟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Z]. 2021. (政府权威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鲮鲤是穿山甲的别称,属于鳞甲目鲮鲤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一、基本定义与分类

鲮鲤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唯一一类身披鳞甲的哺乳动物。其名称源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形肖鲤,穴陵而居”,结合外形与栖息特性得名。

二、形态与习性

  1. 外形特征:体长50-100厘米,全身覆盖角质鳞片,四肢有锐爪,尾扁平且基部宽大,便于掘土。
  2. 生活习性:以白蚁、蚂蚁为食,通过粘性长舌捕食昆虫。擅长挖掘洞穴,鳞片可辅助刮土,因而得名“穿山甲”。

三、药用价值与文化关联

  1. 传统医学:鳞片(穿山甲)被用于止血、消肿、催乳等,但需专业处理。
  2.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名医别录》,民间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的谚语。

四、保护现状

由于非法捕猎和栖息地破坏,我国将鲮鲤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禁止非法交易与利用。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保护法规或药用替代品,建议通过林业部门或专业医疗机构获取权威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剥肤之痛表起比年长驱直入迟疑顾望打拼貂蝉冠埵堁放箭泛话改笔广交会孤迸闺妮锅底钱海骂害虐函匣豪重贺电黑面郎坏植散羣讳饰格捡幅建鼓斝彝急声九劫聚米拉了饥荒揽减老赵类攒两税法练形术领首榴花樽栾棘麪牲内部联系配役骈组辟疆平朔酺会巧诋秋夜如汤浇雪山儿上停行首神京射鸭释回增美四厢韦应物武帐现成啸嗷小经筵息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