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好的意思、三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好的解释

三种爱好。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南史·萧琛传》:“ 琛 常言,少壮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惟书籍不衰。”

三个方面都好。多指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 郭沫若 《青年与春天》诗:“春天在向青年微笑,欢迎呀,优秀的学生三好!” 纪朵 《北京的声音》:“我的哥哥是个三好学生,身体很棒,一肚子学问。”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好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三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传统教育领域核心含义(主流用法)

核心释义:指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全面发展,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该标准自1954年起作为中国“三好学生”评选的核心依据。

历史渊源:

  1. 古代雏形:汉代扬雄《法言·修身》提出“天下有三好”,区分了众人、贤人、圣人的不同追求(如“好己从”“好己正”“好己师”),体现对品德的早期分层要求。
  2. 南朝扩展:《南史·萧琛传》记载少壮时期的“音律、书、酒”三好,反映古代对多元修养的重视。

二、现代延伸与扩展用法

  1. 家庭与社会维度:当代衍生出“三好家庭”(和睦、文明、幸福)、“三好公民”(守法、爱国、奉献)等评价体系,强调社会角色的全面优秀。
  2. 个性化解读:部分新解如“自律、勤劳、颜值”,或“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日常行为规范”,体现时代价值观的演变。

语言特性

如需了解具体评选标准或历史文献原文,可参考《法言·修身》《南史》等典籍,或教育部相关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好

《三好》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三”和“好”。这个词汇有着丰富的含义,它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表现。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三”字的拆分部首是“一”,它的笔画数为3。
2. “好”字的拆分部首是“女”,它的笔画数为6。

来源

《三好》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中,原指人格美好、品行优良、道德高尚。后来,《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在中国推行,使得这个词汇进一步被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和行为。

繁体

《三好》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三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字形和现代略有不同。例如,“三”字的古代写法为“⿰一一一”,而“好”字的古代写法为“女⿰⿰大十一”。

例句

1. 他是一个三好学生,既学习成绩优秀,又乐于助人。
2. 这个产品具有三好特性:高品质、低价格、可靠性。

组词

1. 三好故事
2. 三好学生
3. 三好市民

近义词

1. 优秀
2. 良好
3. 出色

反义词

1. 不好
2. 糟糕
3. 差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