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波流动貌。 唐 杨夔 《送郑谷》诗:“春江瀲瀲清且急,春雨濛濛密復疏。” 宋 苏轼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诗:“瀲瀲波头细,疎疎雨脚长。”
(2).犹冉冉。渐近貌。 唐 杜牧 《题齐安城楼》诗:“呜咽江楼角一声,微阳瀲瀲落寒汀。”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弯弯飞桥出,瀲瀲半月彀。”
“潋潋”是一个汉语叠词,读音为liàn liàn(均为第四声),主要用于形容水波流动或光影渐近的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潋”字的演变或相关诗词例证,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潋潋(liàn liàn)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它由“潋”和“潋”两个字组成。根据现代汉语拆字规则,“潋”的部首是“水”,“潋”的笔画数为13画。
“潋潋”的来源尚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中,常用来形容水流的声音,如江河潋滟、“潋滟于汤”的描写,都可以看出“潋潋”一词的早期出现。
在繁体字中,“潋潋”保持不变,仍然是由两个字组成。它的写法和现代汉字一样,都是采用传统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只是在字形上有些微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和“潋潋”相关的句子:
1. 春雨细潋潋地从天空中飘洒下来。
2. 河水潋潋,回荡着乡村的宁静。
3. 潋滟的湖面上,天空的倒影闪烁着微光。
组词:潋滟、潋滟于汤、潋滟江河。
近义词:涓涓、涟漪、潺潺。
反义词:平静、寂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