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指皇帝的姿质风度。《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婉孌龙姿,儷景同飜。” 李贤 注:“龙姿,谓 光武 也。”《晋书·刘琨传》:“陛下龙姿日茂,叡质弥光。”
(2).骏马的姿态。 宋 刘子翚 《明皇九马图》诗:“丹青倘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明 何景明 《悼马诗》:“风尘思骏力,烟海失龙姿。”
“龙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形容帝王的风范
指古代对皇帝仪态、气质的尊称,强调其威严与尊贵。例如《晋书·刘琨传》中“陛下龙姿日茂”即用此意。
文化背景:龙在中国象征至高权力,故“龙姿”多用于赞颂君主,如《后汉书》注“龙姿,谓光武也”。
描述骏马的姿态
引申为形容良马矫健、神采非凡的样貌。如宋代刘子翚诗句“万世岂识真龙姿”,明代何景明《悼马诗》中“烟海失龙姿”均指骏马。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例证或诗词引用,可参考《后汉书》《晋书》等文献。
龙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龙”和“姿”。
拆分后,“龙”的部首是“龙部”,共有16画。“姿”的部首是“女部”,共有8画。
“龙姿”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龙。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神奇力量和吉祥寓意的生物,与帝王、权威以及财富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姿则指的是姿态、风度等方面的表现。
在繁体字中,“龙”和“姿”的形态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有所变化。可以参考木版活字印刷时代的字形,其中“龙”的形态较为接近旧时的写法。“姿”在古代写法中也有变化,例如可以将“女”字的上部与下部分离,类似于刘字的形态。
他走上舞台,展现出了儒雅、自信的龙姿。
龙胆、飞龙、龙凤、龙翔。
龙姿的近义词包括:龙骨、龙脉。
龙姿的反义词为:凡鸟。凡鸟形容态度平庸、无功无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