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三茅君”是道教中的三位重要神祇,指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被尊为茅山派的开山祖师。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三茅君指茅盈(大茅君)、茅固(中茅君)、茅衷(三茅君)三位兄弟,他们因在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修道成仙而得名。茅山因此得名,并成为道教圣地。
历史背景
道教地位
相关传说
“三茅君”一词在道教典籍中多指向具体人物,但民间有时也引申为“至高境界”的象征(如的抽象化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修道细节或封号变迁,可参考《茅山志》《真灵位业图》等文献。
《三茅君》是指在道家中,道教的三位重要神明,即三茅真君。他们分别是左尊、中和、右典,又称为左尊君、右典君和中和君。
拆分部首:三(舟) 茅(艹) 君(尹)
笔画:三(3画) 茅(9画) 君(7画)
《三茅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神话和传说。在古代的道教经典中,关于三茅君的记载非常丰富,他们被认为是天间土地的掌管者和守护神。
在繁体字中,《三茅君》写作《三茅君》。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包括《三茅君》在内的许多字都有古文写法。其中,《三茅君》可以写作「叁茅君」或「參茅君」。
1.朝拜三茅君,祈求平安和幸福。
2.他信仰道教,每年都会去祭拜左尊、中和、右典三位真君。
组词:三茅真君、三茅神、左尊、中和、右典
近义词:三茅真君、三茅神、三茅君神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