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训的意思、反训的详细解释
反训的解释
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钱锺书 《管锥编·周易正义·论易之三名》:“一字多意,粗别为二。一曰并行分训……二曰背出或歧出分训,如‘乱’兼训‘治’,‘废’兼训‘置’,《墨子·经》上早曰‘已:成,亡’;古人所谓‘反训’,两义相违而亦相仇。”
词语分解
- 反的解释 反 ǎ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 训的解释 训 (訓) ù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刼 )训。培训。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
网络扩展解释
“反训”是训诂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用反义词解释词义的语言现象,常见于古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概念
反训指某些词语在古代同时包含相反的两个含义,通过反义词进行互释。例如“乱”既有“扰乱”义,又有“治理”义,用“治”解释“乱”即为反训。这种现象体现了汉语词义发展的辩证性。
2.典型例子
- “乱”训“治”:如《尚书》中“乱臣十人”实指“治世之能臣”。
- “废”训“置”:如《墨子》中“废”可表示“废弃”或“设立”,需结合语境判断。
3.原理与分类
- 词义演变:部分词语因历史演变或使用场景分化出相反含义(如“受”兼含“接受”与“授予”)。
- 语境依赖:反训词的具体含义需通过上下文确定,如《周易》中“易”可指“变易”“简易”“不易”。
4.学术背景
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分析过此类现象,指出“一字多意”是汉语的常见特征,反训属于“背出分训”(即同一词包含对立义项)。
提示:反训是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汉语中此类现象已较少见。如需更多案例,可参考《说文解字注》等训诂学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反训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批评教训”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反”和“训”。其中,“反”表示反对、对抗的意思,“训”表示教导、教训的意思。
根据笔画数来拆分,可以分为“反”字的4画和“训”字的10画。其中,“反”字笔画较少,较为简单,写法比较容易,而“训”字则需要较多的笔画来构成。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反”字的古代写法是“反”字旁为两竖的形态,上下为几个横,而“训”字的古代写法则是“讠”和“川”字合在一起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反训”这个词的例句:
1. 他不听劝告,只会从别人的“反训”中吸取教训。
2. 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番严厉的“反训”,让我们深受触动。
一些与“反训”相关的组词有“自训”、“反思”、“警训”等。近义词可以包括“批评”、“责备”等词,反义词则可以是“表扬”、“鼓励”等词。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