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傳說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據傳為 漢景帝 時 鹹陽 人,先後隱 句曲山 (後名 三茅山 ,簡稱 茅山 ,在今 江蘇 句容縣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稱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為教祖。見《茅山志》卷五。《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漢 有 鹹陽 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序丹竈》:“自三 茅君 以 丹陽 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後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 清 趙翼 《茅山紀遊》詩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三茅君”是道教中的三位重要神祇,指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被尊為茅山派的開山祖師。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三茅君指茅盈(大茅君)、茅固(中茅君)、茅衷(三茅君)三位兄弟,他們因在句曲山(今江蘇茅山)修道成仙而得名。茅山因此得名,并成為道教聖地。
曆史背景
道教地位
相關傳說
“三茅君”一詞在道教典籍中多指向具體人物,但民間有時也引申為“至高境界”的象征(如的抽象化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修道細節或封號變遷,可參考《茅山志》《真靈位業圖》等文獻。
《三茅君》是指在道家中,道教的三位重要神明,即三茅真君。他們分别是左尊、中和、右典,又稱為左尊君、右典君和中和君。
拆分部首:三(舟) 茅(艹) 君(尹)
筆畫:三(3畫) 茅(9畫) 君(7畫)
《三茅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道教的神話和傳說。在古代的道教經典中,關于三茅君的記載非常豐富,他們被認為是天間土地的掌管者和守護神。
在繁體字中,《三茅君》寫作《三茅君》。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三茅君》在内的許多字都有古文寫法。其中,《三茅君》可以寫作「叁茅君」或「參茅君」。
1.朝拜三茅君,祈求平安和幸福。
2.他信仰道教,每年都會去祭拜左尊、中和、右典三位真君。
組詞:三茅真君、三茅神、左尊、中和、右典
近義詞:三茅真君、三茅神、三茅君神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