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拒阸的意思、拒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拒阸的解释

拒守险狭之地。《后汉书·宋均传》:“会伏波将军 马援 至,詔因令 均 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阸不得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拒阸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汇,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及文言文语境。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拒”与“阸”组合而成。“拒”意为抵御、抵抗;“阸”通“厄”,指险要之地或阻塞之处。合指凭借险要地势进行防御,或通过阻塞通道阻止他人通行。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据险拒阸”,即描述利用地形阻碍敌军进攻。

  2. 文献用例与演变

    在《汉书·地理志》中,“拒阸”被用于描述关塞的军事作用,强调地理屏障对防御的重要性。唐代以后,随着白话发展,该词逐渐被“拒守”“扼守”等替代,但在明清考据学著作中仍有引用。

  3. 现代使用范围

    当代汉语中,“拒阸”已不再活跃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历史考据或特定文学创作场景。《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条,释义为“据守险要之地以阻敌”(引自中华书局1993年版《汉语大词典》第七卷)。

注:本文参考了《左传》《汉书》等经典文献及《汉语大词典》释义,结合古汉语研究共识完成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拒阸”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拒阸(jù è) 指利用险要或狭窄的地形进行防御或抵抗。该词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战略场景,强调借助地理优势阻挡敌人。

二、字义分解

  1. 拒(jù)

    • 本义为抵抗、抵御,如“拒敌”“抗拒”。
    • 引申为拒绝,如“来者不拒”。
  2. 阸(è)

    • 本义指阻塞、险阻,如“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说文解字》)。
    • 可引申为艰危、逼迫等含义。

三、使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军事策略描述中,例如:“守军拒阸于山谷,使敌难以攻入。”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生僻词汇。

四、补充说明

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爆流泉鼻凹里砂糖并命禅扉産蓐超群越辈炒团臣伏丑声蹉跌当务之急大众化雕耗彫云读曰丰准附奉官估故技古旧害风豁如脚蹬子交帐接笋杰秀进戍九酘旧家揪心克拉了哨两栖类燎浆利子马耳面署第一米粟衲裙鸟啼花落昵戏泥燕盘阊鉟金评薪气吞山河杞梓连抱雀忭筛锣深谋适历兽吻死扣宿舂天沟调丝屯备吻别温香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