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守险狭之地。《后汉书·宋均传》:“会伏波将军 马援 至,詔因令 均 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阸不得前。”
“拒阸”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拒阸(jù è) 指利用险要或狭窄的地形进行防御或抵抗。该词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战略场景,强调借助地理优势阻挡敌人。
拒(jù)
阸(è)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军事策略描述中,例如:“守军拒阸于山谷,使敌难以攻入。”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生僻词汇。
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文献。
拒阸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拒和阸。
拒的部首是手,总笔画数是8;阸的部首是阝(阜),总笔画数是8。
拒阸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篇中。它的意思是拒绝、不接受。
拒阸的繁体字形为「拒階」。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拒的写法为「拠」。阸的写法为「阶」。
1. 他对那个工作机会拒阸而不接受。
2. 她拒阸了他的求婚,让他感到很失望。
拒绝、阶梯、抗拒、接阶、拒之门外。
拒绝、抗拒、不答应、推辞。
接受、同意、答应、允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