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劼毖的意思、劼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劼毖的解释

谨慎。《书·酒诰》:“汝劼毖 殷 献臣,侯甸男卫。”《说文·力部》:“劼,慎也。” 王筠 句读:“《释詁》:‘劼,固也。’ 许君 不用,而曰慎也者,盖《释詁》‘毖,慎也’。 许君 引《书》‘劼毖’以证,谓‘劼毖’是复语也。” 清 钱谦益 《浙江乡试录序》:“臣某申厉功令,劼毖有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劼毖”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劼”与“毖”两个单字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单字训释

  1. 劼(jié):《说文解字·力部》释为“慎也”,指行事谨慎、勤勉。清代段玉裁注引《尔雅·释诂》云“劼,固也”,强调其坚定稳固的引申义。如《尚书·酒诰》“劼毖殷献臣”,孔传注“劼,固也”,指以严固态度约束臣属。
  2. 毖(bì):《说文解字·比部》释为“慎也”,与“劼”构成同义复用。东汉郑玄注《周礼》时引申为“治事谨慎”,如《诗经·大雅·桑柔》“为谋为毖”,指谋划国事需周详审慎。

二、复合词义 “劼毖”连用始见于《尚书》,表“严加约束、谨慎治理”之义。明代梅膺祚《字汇》归纳为“劼毖者,戒敕之严也”,强调其含有告诫、整饬的治理内涵。清代王夫之《尚书稗疏》进一步阐释:“劼如缄束,毖如防川,合言以敕法度”,喻指通过严格规范实现系统化管理。

三、文献征引 该词多见于政论类典籍,如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劼毖官箴”说明古代职官监督制度,体现其在典章制度语境中的权威性。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史学、文献学研究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考释周代铭文时援引此词佐证早期政治文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劼毖”是一个由“劼”和“毖”组成的复合词,属于汉语中的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以下分别解释二字含义并综合推断词义:

1. 劼(jié)
《说文解字》释为“慎也”,本义为谨慎、勤勉。例如:

2. 毖(bì)
本义为谨慎、小心,后衍生出告诫、疏导之义。例如:

综合释义
“劼毖”可理解为“谨慎勤勉,自我告诫”,或“以严肃态度对待事务并约束自身”。但因该词在现代几乎消失,具体含义需结合原文语境判断。若您是在古籍或特定文献中看到此词,建议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提示:若为输入错误或字形疑问,可能需确认是否为“劼毖”(如“诘毖”“劼愎”等类似词)。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为乐把都抱打不平背礼卑污不自禁藏用成局车险麤浅蹈海彫耗短犊断手续玉返销法相纷嚣愤盈割包剪柳工序鬼里鬼海萝合爪哄局假案见利忘义节级积衰跼高天蹐厚地军兴法脸急练若厉厉庐山真面吕相茂彦马市明焕内幕平吞前车谦持秦邮帖齐平丘林忍饥挨饿三室觞客苫蓑哨遍生防市铺司伦俗名头顶头头容伟观文察五笔型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