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话剧的意思、话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话剧的解释

[modern drama;stage play] 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表演为主的戏剧

详细解释

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 中国 早期话剧亦称新剧或文明戏。五四运动以后, 中国 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 洪深 提议定名话剧。 洪深 《最近的个人的见解》:“所以,只有话剧才是最理想的‘提高农村文化水准,启发农民救亡意识’的良好工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话剧是以对话和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艺术形式,其核心特征是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展现社会现实与人性冲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话剧是"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话剧发展可追溯至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这种艺术形式在五四运动后得到快速发展,曹禺1934年创作的《雷雨》将中国话剧推向成熟,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两代人的复杂纠葛,展现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里程碑。

话剧的艺术特征包含三个维度:

  1. 语言层面:依靠口语化对白塑造人物性格,老舍《茶馆》中庞太监"咱家连个唱落子的都管不了?"的台词,生动刻画出封建遗老的形象
  2. 表演层面: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真实体验与情感共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雷雨》通过心理写实手法让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
  3. 时空层面:采用"三一律"结构,如《原野》将故事集中在24小时内,强化戏剧冲突的集中性

当代话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国家话剧院2024年新创剧目《人间正道》采用沉浸式舞台技术,通过270度环幕实现历史场景的时空穿越。根据中国戏剧家协会2024年度报告,全国专业话剧演出场次已达年均8000场,其中实验戏剧占比提升至35%,反映出现代话剧艺术的创新活力。

网络扩展解释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背景信息:

一、定义与起源 话剧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通过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1920年在上海的演出正式引入中国。它区别于传统戏曲和音乐剧,主要依赖演员的无伴奏对白或独白推进剧情,辅以少量音乐或歌唱元素。

二、核心特点

  1. 对话性:通过大量舞台对话展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如独白、角色间互动等。
  2. 综合性:融合剧本创作、导演编排、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灯光设计等多维度艺术形式。
  3. 直观性:演员通过动作、表情、服饰和化妆直接呈现角色特征,使观众即时感知剧情发展。
  4. 舞台性:依托特定舞台空间完成演出,既满足表演需求,也兼顾观众多角度观赏体验。

三、分类方式

四、中国发展历程 1928年由洪深正式定名“话剧”,取代早期“文明戏”“新剧”等称谓。代表作如《科诺克医学的胜利》等剧目,既保留西方戏剧精髓,又融入本土化表达。

(注:如需了解具体话剧作品或艺术流派的延伸信息,可参考上述标注来源的原始网页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千里路云和月便面滭浡璧碎搏抚不省人事草市差额选举臣一纯臣淳俗辵辵篡事单方第二世界笃疴多力改写贯缗果瓜鹖鴠贺印钱皇驳黄蒿黄垆回慝頮浴骄劣鸡不及凤解语金创鸡睨黅霄稽淹及至狂骋苦熬罍觞例禁流行坎止理咏龙奥美誉没乱煞农晨千秋佳城螓蛾群山商侣顺济王咷嘑推三推四脱营往教文僚呜嘑哀哉舞佾乌杖相尾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