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赐的意思、散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赐的解释

分赐。《汉书·儒林传·张山拊》:“退食自公,私门不开,散赐九族,田亩不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赐"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散"与"赐"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散"指分发、散布,"赐"指上级对下级的赏予,组合后特指将财物分批次、广泛地赏赐给众人,常见于古代官方行为。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记载:"诏以鸿池假与贫民,散赐缣帛"(《后汉书·孝桓帝纪》),指皇帝将丝织品分发给百姓。

在词义构成上,"散"强调赏赐行为的分散性与覆盖广度,区别于集中赏赐个别对象;"赐"则限定行为主体的权威性,多用于君主、官员等上位者。这种用法在宋代文献中尤为典型,如《宋史·食货志》载:"每岁终,散赐诸军冬服锦袍",指朝廷向军队分发冬季衣物。

从语用角度分析,"散赐"多用于描述制度性的福利分配,常见于赈灾、犒军、节庆赏赐等场景。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立春之日,京尹散赐春牛于庶民",说明该词可延伸至礼仪性赏赐。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少使用,主要存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散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散赐”由“散”(分散)和“赐”(赏赐)组成,指将财物、恩惠等分发给多人,强调“分散赐予”的动作。例如,《汉书》中记载的“散赐九族”,即指将财物分赐给家族成员,而非集中于某一人。

  2. 引申含义
    该词常暗含“慷慨无私”的意味。如提到,用于描述富人向穷人施舍财物,或上位者广施恩惠的行为,体现大度与公平。

二、来源与用法

  1. 历史文献
    最早见于《汉书·儒林传·张山拊》:“退食自公,私门不开,散赐九族,田亩不益。”此处通过分赐九族而不增私产,突显人物的清廉公正。

  2. 使用场景
    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历史记载、文学作品中描述赏赐行为,或现代比喻性表达(如“散赐爱心”)。

三、总结

“散赐”的核心是“分而予之”,既包含物质层面的分发,也体现精神层面的恩惠共享。其历史用例和现代延伸均强调分配过程的广泛性与平等性。

别人正在浏览...

拜辞八戎不可思议残臈螭首弛卸挫屈打冲锋典试丁册冬至焚榇富泰告警挂弓鼓铎过景亥合海难黑米灰暗交牒喈喈积惯经营惨淡就世箕仙畿要掎止开耑苛敛宽疎酷旱来些六淫麻紧漫不经心谬说难世念到逆经鸥鸟忘机鈚子箭欺谰倾葵轻褣卿寺侵街钱绻领群机茹柔吐刚失解束手太阿之柄土地税王魁圩田文魮玁狁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