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铎的意思、鼓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铎的解释

鼓与铎。古代军中所用的乐器。《周礼·地官·乡师》:“简其鼓鐸、旗物、兵器,脩其卒伍。” 汉 刘向 《说苑·立节》:“鼓鐸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旁午降丝纶,中坚拥鼓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鼓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辞书进行考释。该词由"鼓"(打击乐器)和"铎"(大铃)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本义:古代礼乐中的两种乐器 "鼓铎"指代用于祭祀、军事或政教活动的鼓和大铃(铎)。《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鼓,戒三军。" 此处"铎"用于发号令,"鼓"用于指挥行动,二者协同体现古代仪典的庄重性。其形制可参考《周礼注疏》对"金铎"(金属舌的铎)和"鼓人掌教六鼓"的职能描述。

二、引申义:礼乐教化的象征 在儒家典籍中,"鼓铎"被赋予教化功能。《礼记·明堂位》云:"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 汉代郑玄注:"铎,大铃也,振之以通众。" 结合《说文解字》"鼓,郭也,春分之音"的释义,"鼓铎"成为宣导政令、教化民众的礼器象征,体现古代"以乐致治"的思想。

三、特殊用法:佛寺法器 佛教文献中偶见"鼓铎"连用,指寺院报时的鼓与铃。唐代《法苑珠林》载:"晨钟暮鼓,警悟愚迷。" 虽未直接提及"鼓铎",但据宋代《释氏要览》对"铎"(梵语ghaṇṭā)的记载,结合敦煌壁画中鼓铃并置的图像,可推知其在宗教仪式中的协同作用。

考据说明:因"鼓铎"属低频复合词,现代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未单列词条。本文释义综合《周礼》《礼记》等经典文献,并参考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铎"的训诂("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结合礼乐制度与宗教文化背景考订而成。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释道世《法苑珠林》(大正藏刊本)
  4.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鼓铎是古代军事活动中使用的两种乐器组合,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鼓铎由"鼓"和"铎"组成,均为古代军中所用的打击乐器。鼓为圆桶形或扁圆形皮革蒙面乐器,铎则是形似大铃的金属响器,二者配合使用于军事指挥。

二、结构特征

  1. 鼓:左右结构,通过敲击发声,常见材质有铜制、木制等,具有多种形制(如手鼓、花鼓等)。
  2. 铎:左右结构,青铜铸造,舌悬于腔内,摇动发声,多用于发布号令。

三、功能用途 • 军事指挥:通过不同节奏的鼓声与铎声传递进攻、撤退等指令(《周礼·地官·乡师》记载其用于整肃军队)。 • 政令传达:铎在非战时用于宣布政教法令,如《说文解字》载"铎,大铃也"。 • 仪式器具:见于祭祀、朝会等礼仪场合,如唐代韩愈诗作中描述的仪仗场景。

四、历史文献佐证 汉刘向《说苑·立节》记载:"鼓铎之声未闻,矢石未交",说明其作为战前信号的重要作用。唐代联句诗"中坚拥鼓铎"则印证了其在仪仗队列中的应用。

注:该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文献及历史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伴食宰相别姓步打球不够操柄剗恶锄奸趁哄打劫出薪怱明黨譽丁部队友对治多分梵王灯匪石丰茸蜂蚁苽米含鸟憨头憨脑诃排坚毅交价接伴使近地进退狼狈銡钳咎吝局数开腔宽袍大袖揆路阔寥烈义论主帽镜面布墨线披风譬解平地登云钳戾清暎劝引曲城羣羣仁里软战沈到私瘗送殓停火亡马侮谩无题诗五藴枭音遐漂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