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的意思、三案的详细解释
三案的解释
指 明 宫庭中发生于 神宗 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 光宗 泰昌 元年的红丸案和 熹宗 天启 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 魏忠贤 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 明 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明史·光宗纪赞》:“ 光宗 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案的解释 案 à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
专业解析
“三案”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背景
“三案”是中国明末宫廷政治斗争中的三大著名事件合称,具体指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案发生在明神宗万历朝末期至明熹宗天启初年(约1615年—1620年),是晚明政治史的关键节点,集中反映了皇权继承危机、后宫干政、官僚党争(尤其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对立)等复杂矛盾,对明朝后期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 释义: 指一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意图行刺太子的事件。
- 经过与影响: 案件审理过程中,牵涉到万历帝宠妃郑贵妃及其家族。尽管最终以张差为“疯癫”之人结案,处死张差及相关太监,但朝野普遍怀疑此案是郑贵妃为使其子福王朱常洵(万历宠妃郑贵妃所生)取代太子朱常洛(长子,但不受万历喜爱)而策划的阴谋。此案加剧了皇帝与朝臣、太子与福王支持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党争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2. 红丸案(泰昌元年,1620年)
- 释义: 指明光宗朱常洛(即原太子)即位仅一月后,因患病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两颗红色药丸(即“红丸”)后,随即暴毙的事件。
- 经过与影响: 光宗登基后不久即病重,内侍崔文升进泻药导致病情加重,后李可灼进红丸。首颗服下后光宗感觉稍好,再服第二颗后即驾崩。此案引发朝野巨大震动,怀疑是郑贵妃指使崔、李二人谋害皇帝,以图继续影响朝政或为其子福王谋利。围绕此案的追责与争论异常激烈,进一步激化了东林党与其他派系(后多依附魏忠贤)的党争。
3. 移宫案(泰昌元年至天启初年,1620年—1621年)
- 释义: 指光宗朱常洛驾崩后,其宠妃李选侍(西李)占据皇帝居住的乾清宫,拒绝迁出,意图挟持年幼的新帝朱由校(熹宗,天启帝)以把持朝政,后在大臣(主要是东林党人)的强谏下被迫移居他宫的事件。
- 经过与影响: 李选侍在光宗生前即受宠,光宗死后,她与心腹太监魏忠贤(一说此时尚未完全得势)占据乾清宫,扣留太子朱由校。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大臣力主太子应立即登基,并迫使李选侍移出象征皇权的乾清宫。此案确立了东林党人在天启初年的主导地位,但也埋下了日后魏忠贤残酷报复东林党的祸根。
“三案”的历史意义:
“三案”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紧密相连,深刻揭示了明末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与混乱。它们成为东林党人抨击时政、宣扬道德理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被对立势力(如后来的阉党)利用作为打击东林党的口实。魏忠贤专权时期,编纂《三朝要典》,将三案定性为东林党人“诬蔑皇祖(神宗)、逼死圣母(指移宫案中的李选侍,被尊为康妃)、有负先帝(光宗)”的罪行,对东林党人进行了残酷迫害。因此,“三案”被视为明朝加速衰亡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权威词典定义基础)
- 孟森. (2006). 明史讲义. 北京:中华书局. (对三案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的经典学术论述)
- 樊树志. (2003). 晚明史(1573-1644年).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详细分析三案与晚明政治生态、党争的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三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如下:
一、历史事件:明代宫廷三大案
-
定义
指明神宗至熹宗年间引发朝野争议的三起宫廷案件,包括:
- 梃击案(1615年):有人持木棍闯入太子宫殿行刺,引发党派斗争。
- 红丸案(1620年):明光宗服食“红丸”后暴毙,死因成谜。
- 移宫案(1621年):熹宗继位后妃嫔霸占乾清宫,大臣逼其迁宫。
-
影响
魏忠贤借此编撰《三朝要典》诬陷东林党人,激化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衰亡(《明史》记载)。
二、司法术语:现代审判违规行为
-
定义
指法院工作人员在审判执行中的三类违法行为:
- 关系案:因亲友、同事等关系干预案件。
- 人情案:因私人人情往来影响公正裁决。
- 金钱案:收受钱物后偏袒行贿方。
-
危害
破坏司法独立性和公信力,损害法律尊严,被列为法院系统重点防治问题。
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历史“三案”反映明代政治斗争,司法“三案”则是现代法治反腐焦点。如需更深入分析某一类,可提供具体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百读不厌宝祚霸桥八议襞牋狴牢赤祲崇仰惙怛伤悴遳脆打虎待承大渐弥留大烟鬼读山海经咯嚓狗骨头还偿寒伧含混黑框哄弄黉校皇邑滑贼悔不当初饥荒精简镜沼齎志畯良倥侗老斫轮敛躬连阵陵践邻女窥墙吏术论究谩辞哗説蛮民没乱死木竹飘翩僻滥诠订诠藻上臣声猷时物手镯帅服丝子碎滴卫符猬集乡眷像心如意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