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贯的意思、清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贯的解释

(1).清贵的官职。指侍从文翰之官。《南齐书·张欣泰传》:“﹝ 世祖 ﹞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贯,爵为通侯。”《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始命宰相选公卿、大夫子弟文雅可居清贯者。” 胡三省 注:“ 史炤 曰:‘贯,事也。’清贯,犹言清职也。”

(2).指乡籍。对籍贯的敬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 郭 研詰仙人姓氏,及其清贯、尊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贯"一词在汉语词典中属于历史官职类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社会中清贵显要的职位。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清贯"本义为"清贵的官职",特指那些不涉庶务、地位尊崇且多由文学之士担任的朝臣职位。《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进一步说明,该词常见于唐宋文献,尤指中书、门下两省及翰林院的要职,因其职掌文书诏令而显清贵。

从词源学分析,"清"取高洁、尊贵之意,《说文解字》释为"朗也,澄水之皃";"贯"则含贯穿、连缀的意象,二者组合喻指贯穿朝政核心的显要职位。《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翰林学士,清贯之选也",印证了这类官职多由学识渊博者担任的特点。明代张自烈《正字通》更强调其"不涉钱谷,专司文翰"的职务特性。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常与"清华""清要"等词形成互文关系,如白居易《赠江州李十使君》"清贯三朝近,儒风百里传",即通过官职清贵性与儒学传承性的关联,构建士大夫阶层的身份认同。现代学者考证指出,这类职官体系对古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清贯”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清贵的官职(侍从文翰之官)

这一含义多用于描述与文学、文秘相关的官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声望。例如:

  1. 《南齐书·张欣泰传》记载,世祖对张欣泰说:“当处卿以清贯”,即授予他文职高官。
  2.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提到选拔“文雅可居清贯者”,强调此类官职对文化修养的要求。

二、对籍贯的敬称

在古代文献中,“清贯”也用于对他人家乡的尊称,表达敬意。例如:

  1. 《梁书·钟嵘传》中“自有清贯”指钟嵘的乡籍出身。
  2. 《聊斋志异·天宫》中“研诘仙人姓氏及其清贯”,以“清贯”询问对方的籍贯。

补充说明

该词在历史语境中多与士族文化、官职制度相关,常见于唐宋以前文献。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史时需注意其双重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齐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熬锅班操包韫敝规閟幄避正堂不比朝宿瞋恨创作冲动出器窜官打棍子打话大视断例遁母蛾眉豆仿照发散飞毬干持工委瓜緜关解冠军赛股东猾户画摊火实鹄泻梜匕基本粒子伎俩金徒久道九婴九佐老牧两得例拘礼宪脑际片子嚬笑倾阻仁兽散言煞有是非之地説客诉诸公论恬泰危峨握篆无徒相援险乱噏动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