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吏的意思、达吏的详细解释
达吏的解释
向上举荐官吏。《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郑玄 注:“达吏,察举勤劳之小吏也。”
词语分解
- 达的解释 达 (達) á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通晓:洞达。练达。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实现:目的已达。
- 吏的解释 吏 ì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达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自《周礼》等典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达吏”指向上举荐或考察官吏的行为,特指对基层小吏的选拔。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其中提到周朝治国的“八统”策略,第七项即为“达吏”。郑玄注解说:“达吏,察举勤劳之小吏也”,即通过考察基层官吏的勤勉程度来提拔人才。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意义
- 周代官吏选拔制度
作为周代“八统”治国纲领之一,“达吏”与“进贤”“使能”并列,体现了早期官僚体系中对基层人才的重视。
- 选拔标准
主要针对“勤劳之小吏”,强调通过实际政绩而非出身进行提拔,具有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进步意义。
三、文献用例
- 《周礼》原文:“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 清代张祁诗句:“师说达吏治,通材长拊绥。”
- 历史记载中的实际案例:如康熙时期的官员考核中,曾沿用类似“达吏”原则选拔能臣。
四、词义延伸
在部分文献中,“达吏”也被引申为通晓吏事的官员,如《庐州诗》中“达吏治”即指精通行政管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达吏(dálì)这个词的意思:
达吏是古代对有才干、能力出众的官员的称谓,意为能够胜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辵(辶) + 又 + 又
- 笔画:10画
来源:
达吏这个词的来源,最早见于《史记·留侯列传》,描述的是韩信辅佐刘邦取得重大胜利时的情景。
繁体:
「達吏」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达吏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大致上是相似的。
例句:
1. 这位达吏精明能干,让人们对他寄予了厚望。
2. 好的达吏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之一。
组词:
- 达才(dácái)
- 达士(dáshì)
- 达人(dárén)
- 吏部(lìbù)
近义词:
- 能吏(nénglì)
- 才干之臣(cáigān zhī chén)
反义词:
- 不称职的官员(bù chènzhí de guānyuán)
- 落选者(luòxuǎn zh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