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茹藘的意思、茹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茹藘的解释

(1).即茜草。其根可作绛红色染料。《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毛 传:“茹藘,茅蒐也。”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茅蒐,一名茜,可以染絳。”

(2).指茹藘所染之绛红色。《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茹藘,聊可与娱。” 毛 传:“茹藘,茅蒐之染女服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茹藘”是古代汉语中的植物名称,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记载及字义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茹藘”即茜草(学名:Rubia cordifolia),是一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部含红色色素,在古代被用作天然绛红色染料。

二、词源解析

  1. 构词分析:

    • “茹”本义为食用(《说文解字》释为“飮马也”),后引申为包含、柔软等意。
    • “藘”为草字头,特指此类草本植物,二字组合成固定植物名称。
  2. 文献佐证:

    •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载:“东门之墠,茹藘在阪”,汉代毛亨注解:“茹藘,茅蒐也”(茅蒐即茜草的古称)。
    • 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说明:“茅蒐,一名茜,可以染絳”。

三、古代用途

  1. 染色功能:根茎经发酵处理后,可提取出绛红色素染制衣物,如《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茹藘”即指用茜草染色的服饰。
  2. 药用价值:虽未在搜索结果中提及,但据《本草纲目》记载,茜草根亦有止血、活血等药效。

四、文化意象

在《诗经》中两次出现,既用于描写城郊植物景观,也借染色特性隐喻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早期文学中的自然意象符号。

注:由于标注为低权威性,建议进一步查阅《诗经》注疏或植物学典籍验证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茹藘

《茹藘》(rú y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

茹(rú)的部首是艹,总笔画数为8画。藘(lǘ)的部首是艹,总笔画数为19画。

来源和意思

茹藘这个词源于古代,《尔雅》中有记载,意为吃草的动物。当时主要指的是牛。后来,茹藘的意义扩展为吃草、吃植物。

繁体

《茹藘》的繁体字是「茹蘿」(rú lu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茹的古代写法为「辱」,而藘的古代写法为「蘿」。

例句

茹藘作为一个名词,可以用于以下例句:

  1. 牛是茹藘的动物。
  2. 草原上的羊经常茹藘。
  3. 曾经有人观察到猴子也会茹藘。

组词

与茹藘相关的组词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茹藘的近义词是「食草」,反义词是「食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