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视民如子的意思、视民如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视民如子的解释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左传·昭公三十年》:“ 吴光 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十二:“﹝ 刘文饶 ﹞稍迁 南阳 太守,视民如子,怒不形颜,口无疾言。” 宋 王暐 《道山清话》:“伏愿皇帝陛下,爱国如身,视民如子。”亦作“ 视人如子 ”。 唐 张说 《河西节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乡神道碑序》:“其在军州,倾心下士,视人如子,无约而亲附,不言而条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视民如子”是一个成语,形容统治者或官吏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般关怀爱护,体现了仁政思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左传·昭公三年》: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左丘明的著作,描述吴国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在夺得王位后,“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体现其治国理念。
  2. 历史应用:
    • 汉代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治视民如子”,深受百姓称颂(《汉书·循吏传》)。
    •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记载刘文饶任太守时“视民如子”,宽厚待民。

用法与示例

延伸意义

该成语不仅强调物质层面的关怀,更要求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如吴王阖闾生活俭朴、体察民情,最终使吴国强盛。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成为衡量执政者德行的重要标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汉书》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视民如子

《视民如子》是一个成语,意为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民,即以百姓为中心,用父爱的心态对待他们。这个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视(见木)- 民(氏)- 如(女+口)- 子(子)。

来源: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在儒家思想中,君王或统治者被视为国家的父亲,而百姓则被视为君王的子民。因此,君王应该像父亲一样关心百姓,保护他们的利益。

繁体:《視民如子》。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有些字形可能与现代不同。根据文献记载,这个成语的古代写法可能是“視民如子”,其中的“視”字和现代的“视”字稍有差异。

例句:领导者要深入了解百姓的需要和困难,时刻保持以“视民如子”的态度对待他们。

组词:关心百姓、保护利益、父爱心态。

近义词: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反义词:漠视苍生、对待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