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0-1969)道教学者。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少读古籍医书,研老庄道家之学。后历游九华、武当、崂山等名山胜迹。三十八岁后常居上海,任仙学院教授,主编道学杂志,曾研读道藏,写出部分道藏目录、索引及道书多种,对中医理论也有研究和著述。建国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著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静功疗养法》等。
陈撄宁(1880-1969)是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仙学创始人,其名字与生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下从多角度详细解释:
原名与改名
本名元善、志祥,后因崇尚道家思想,取自《庄子·大宗师》“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一句,改名“撄宁”。
哲学含义
“撄宁”出自《庄子》对修养境界的阐释:“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意为经历纷扰后归于宁静,体现道家“动中求静”的修行观。
道教地位
被尊为“当代太上老君”“仙学巨子”,曾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致力于道教理论革新与传承。
学术成就
代表作品包括《黄庭经讲义》《静功总说》《道教起源》等近30种,涉及丹道、养生、教理等领域,对中医理论亦有研究。其思想至今在道教文化研究与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
生于安徽怀宁书香世家,少时熟读儒典,后因体弱研习仙道养生,游历九华、武当等名山,晚年常居上海从事道教教育与著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2、5、6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