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吉祥之物,如凤凰、麒麟、嘉禾、甘露等。 唐 李白 《明堂赋》:“若乃 高宗 绍兴,祐统锡羡,神休旁臻,瑞物咸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 永平 ﹞四年,麟见 昌州 。 通正 元年,黄龙见 太昌池 。瑞物之出,殆无虚岁。” 明 夏原吉 《麒麟赋》:“瑞物既呈,祥烟斯布。”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士人自重》:“山人宜在山林,譬之麒麟,在郊藪则为瑞物,入朝市,亦何异摇尾乞怜之犬耶。”
“瑞物”是汉语词汇,指象征吉祥的事物,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化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瑞物(拼音:ruì wù)指被视为吉祥征兆的自然现象、动植物或器物,如凤凰、麒麟、嘉禾(丰硕的稻穗)、甘露等。这类事物常与太平盛世或圣王治世相关联,反映古人对祥瑞的崇拜。
典型示例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唐代李白《明堂赋》提到“瑞物咸荐”,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瑞物“殆无虚岁”,明代夏原吉《麒麟赋》也描述瑞物出现时的祥瑞景象。这些文献表明,瑞物在古代被视为政权合法性与社会安定的象征。
文化意义
“瑞”本义为玉制信物,后引申为吉祥的统称。瑞物的出现常被解读为天意嘉许,既有自然崇拜色彩,也蕴含政治伦理功能,如巩固统治者的权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瑞物的文化内涵,可参考《明堂赋》《齐东野语》等古籍原文。
《瑞物》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吉祥的物品或兆头。它代表着幸福、吉祥、顺利和好运。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象征或带来好兆头的物体。
《瑞物》的偏旁部首是王(玉)字旁,共有13个笔画。
《瑞物》这个词是从古代传承至今的汉字词汇。最早出现的记载是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尔雅》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常用词汇。
在繁体字中,《瑞物》的写法是「瑞物」。
古代对于《瑞物》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整体来说依然基本相同。不同的古代文献可能有不同的字形,但字义依旧一致。
1. 在庆祝大典上,人们摆放了许多瑞物,以表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2. 新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在家中摆放各种瑞物,希望来年万事如意。
1. 瑞雪:指在重要的场合下降的吉祥雪花。
2. 瑞兆:指象征着吉祥的征兆。
3. 瑞玉:指珍贵的玉石,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瑞物。
吉祥物、吉兆、祥瑞
凶物、厄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