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锁哪 ”。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明 王磐 《朝天子·咏喇叭》曲:“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引《在阁知新录》:“近乐器中有锁呐, 正德 时词曲作唆哪,盖后起之名,故字体随人书也。” 茅盾 《子夜》二:“风吹来外面‘鼓乐手’的锁呐和笛子的声音,也显得异常悲凉。”
“锁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唢呐”相同,是传统管乐器的异体字写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锁呐”指一种双簧管乐器,管身通常为木制或金属制,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通过吹奏振动簧片发声。它常见于中国传统音乐、民间婚丧仪式及戏曲伴奏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锁呐的演奏技巧或曲目,可参考民族音乐相关专业资料。
《锁呐》是一种具有专指意义的汉字词语,其意思是“锁”的音译。该词的拆分部首为钅(金字旁)和口字旁,共计13个笔画。
《锁呐》这个词是从外语音译而来的。它源自于英语单词“snore”,表示人在睡眠时发出的鼾声。
《锁呐》的繁体写法为「鎖呐」。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钅部分为「金」,口部分为「舌」,并且金字旁的下部有两个横杠,可用来区分与其他相似字。
1. 晚上,她在床上轻轻地锁呐,让人久久不能入眠。
2. 他的睡眠质量不好,总是会锁呐声扰人。
3. 她睡得很沉,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锁呐的声音。
组词:闹呐、呐喊、呐词、呐气。
近义词:打鼾、鼾声、鼾睡。
反义词:清净、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