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厕筹。拭粪的小竹木片。佛家比喻至秽至贱之物。《景德传灯录·义玄禅师》:“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便打,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撅!’”《朱子语类》卷七:“今之禪家多是‘麻三斤’‘乾屎橛’之説,谓不落窠臼,不堕理路。”
“乾屎橛”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原指拭粪的厕筹,即古代用于清洁的小竹木片(、)。因与排泄物直接接触,被视为至秽至贱之物。
个别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贫穷困苦的生活状态”,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佛教文献或词典,可能是对字面拆解的引申误解,需谨慎采纳。
该词反映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化方式,通过颠覆常规语言逻辑,促使修行者超越概念束缚,契合“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内核。
《乾屎橛》是一个汉语俚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极其无用、废物或无用功的行为。这个词可以表示对某人的讽刺、批评或嘲笑。它的字面意思是“马厩里用于固定马的木桩”,引申为某人毫无价值或没有用处。
《乾屎橛》的部首分别是“丆”、“屮”和“木”,用“马”和“㇆”拼写。根据《康熙字典》,它的总笔画数为14。
《乾屎橛》这个词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据说最早出自清代乡间民间口语。马厩中的乾屎橛是用来固定马匹的木桩,因此在马匹使用完毕后,乾屎橛就会变得无用。乡村人士将这个词引申为对某人行为无用、废物的批评。
“乾屎橛”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乾屎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乾屎橛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橛”字旧时写作“橜”或“橛”。
1. 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简直是个乾屎橛。
2. 别听他的,他就是个乾屎橛,什么事都做不好。
3. 拜托你不要再找他帮忙了,他就像个乾屎橛一样。
组词:乾屎橛包括了“乾屎”、“乾黄”、“乾柯”等成语,都有类似的含义,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毫无益处。
近义词:无用废物、废人、废物、废材。
反义词:有用的、有价值的、有才能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