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马扎 ”。
“马扎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一种便携式小型坐具,通常由交叉的木腿或竹腿支撑,上面绷有帆布、麻绳或软垫,可折叠便于携带。该词常见于方言中,与“马扎”为同义词。
2. 结构与功能特点
3. 引申含义(成语用法)
在特定语境中,“马扎子”被赋予比喻意义:
4. 使用场景示例
提示:不同方言区对“马扎子”的具体描述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含义一致。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溯源,可参考、4、6等来源。
马扎子是指一种传统的坐具,通常由木料或竹子制成,座位上铺着席子或垫子。它在中国民间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马扎子的拆分部首为马和扌,马扌都是常用的汉字部首。其中“马”的笔画数为3,而“扌”的笔画数为3。
“马扎子”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其使用历史悠久。有些文献认为马扎子起源于古代的坐具,如土司座车等。
在繁体字中,“马扎子”的写法并无太大变化,依然是「馬紮子」。
根据古代的字典和文献记载,古时候对于马扎子并没有具体的写法。因为在古代文献中,对于一些农村生活用品往往并没有详细的记录。
1. 她坐在马扎子上,专注地织着毛线。
2. 在田间干活后,农民们聚在一起,坐在马扎子上休息。
1. 马蹄:马蹄是指马的脚部。
2. 扌拍:扌拍是拍打的意思。
1. 凳子:凳子是另一种用于坐的家具,与马扎子在功能上类似。
2. 椅子:椅子也是一种常见的坐具,与马扎子不同的是,椅子通常有靠背。
1. 桌子:桌子是用于放置物品的家具,与马扎子在功能上相反。
2. 床:床是用于睡觉休息的家具,与马扎子的用途完全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