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儒家的经籍。 明 姚涞 《白兔赋》:“辨敬怠於儒籍,审劳逸于农阡。”
(2).读书人的户籍。《元史·雷膺传》:“ 太宗 时,詔郡国设科选试,凡佔儒籍者復其家。”
“儒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儒家的经籍
指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及文化典籍,包括《五经》《四书》等经典著作,承载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礼”等。例如明代姚涞在《白兔赋》中提到“辨敬怠於儒籍”,即通过儒家典籍来区分态度是否恭敬。
读书人的户籍
历史上特指登记读书人身份的户籍制度。元代《元史·雷膺传》记载:“诏郡国设科选试,凡占儒籍者复其家”,说明儒籍身份可享受免除赋役等优待。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典籍或制度细节,可参考《元史》等史料或儒家经典注疏。
《儒籍》是指儒家的经籍,也即儒家经典。儒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的主流,其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这些经典代表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理念,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籍》一词的部首是⼈(人字旁),总计有13个笔画。
《儒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经典在古代成书时代被称为《儒书》,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儒籍》。儒家经典自古以来一直是教育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儒籍》的繁体字为《儒藉》。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儒籍一词可能有不同的写法。最早的汉字形式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字形。
儒家经典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儒籍》可以使人更好地领悟儒家思想。
儒家、经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儒家经典、儒家典籍、儒家经书
非儒家经典、非儒家典籍、非儒学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