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朔的意思、方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朔的解释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朔"是汉语中对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别称,其词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方朔"实为"东方朔"的简称,出自《汉书·艺文志》记载:"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作为复合词,"方"取自"东方"复姓的缩略,"朔"指每月初一,引申为初始、特立独行之意。该称谓最早见于南朝《世说新语》,后逐渐成为文学典故中的固定指代。

二、文化内涵

  1. 智辩象征: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东方朔以"诙谐谏言"著称,如"目若悬珠,齿若编贝"的自我描述,形成机智善辩的典型形象。
  2. 隐逸代表:唐代李白在《玉壶吟》中写道"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确立了其"朝堂隐者"的文化符号。
  3. 仙道意象:道教典籍《汉武帝内传》将其塑造为西王母信使,明代《列仙全传》更收录为地仙,衍生出"偷桃方朔"等传说。

三、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中主要见于两类语境:

  1. 文学典故:多用于形容诙谐智者,如鲁迅《故事新编》中"方朔先生"的形象塑造
  2. 成语衍生:"东方朔割肉"成为廉洁自律的典故,"岁星下凡"指代非凡才智

(参考文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国文学典故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道教神仙辞典》中华书局2009年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方朔”是汉代人物东方朔的省称,主要作为文学典故使用,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人物背景

“方朔”即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西汉文学家、辞赋家,性格诙谐善辩,以机智幽默著称。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侍臣,常以讽谏方式劝诫帝王,后世将其视为才学与智慧的象征。

二、传说与典故

  1. 岁星化身:相传东方朔为岁星(木星)下凡,带有神话色彩。
  2. 偷仙桃:传说他曾偷取西王母的仙桃,这一故事多见于《汉武故事》《东方朔传》等文献,后成为文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唐代蒋防《玄都楼桃》诗:“莫交方朔施偷将”。
  3. 其他传说:包括骑神兽“步景驹”、向汉武帝进献能预知风向的“风声木”等奇事。

三、文学与文化意义

四、相关扩展

需注意,“方朔”在清代也指书画家方以蕃(号砚樵),但与文学典故中的“方朔”无直接关联,需根据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捕痷婪摆摊兵烬差距插口充其量出景词钝意虚徂两存纪凋歼东乡断断贰功根外追肥汉土呵喝呵吓护田林近便荆扉景阳冈救度即小见大居货倨牙开镇猪刻忮酷狠蜡人凉炒麪领悟醴洒没槽道明真蜜香纸默察耐朵弄笔生配地飘飘拽拽幈风破缺遣将调兵轻单顷息穷寇勿迫仁隐僧门收件说唱文学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俗士突战外庸渥刑五明骥仙侣消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