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树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文欀楨橿” 晋 刘逵 注:“文,文木也,材密緻无理,色黑如水牛角, 日南 有之。”
(2).可用之木,与“散木”相对。《庄子·人间世》:“若将比予於文木邪?” 郭象 注:“凡可用之木为文木。”《西京杂记》卷六:“ 鲁恭王 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意甚玩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乃斲文木为匱,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若有文木,不以青赤彫鏤,惟散木为施鏤。”
(3).刻镂以文彩之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大城中天祠二十所,层臺祠宇,彫石文木,茂林相荫,清流交带。”
文木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优质木材
《汉语大词典》记载,文木指纹理细密、质地坚实的珍贵木材,古代常用于制作礼器或工艺品。例如《周礼·考工记》提到“文木为笏”,即以纹理美观的木材制作用以书写的笏板。
文化象征
在文学典籍中,文木被赋予人文内涵。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文”为“错画也”,引申为纹饰,故“文木”特指带有天然纹路的木材,象征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庄子·山木》中“文木以材见伐”即用此喻。
植物学特指
现代《辞海》收录“文木”为特定树种名称,指代樟科植物檫木(Sassafras tzumu),其木材质轻耐腐,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是传统建筑及家具用材。
“文木”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根据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树名
指一种特定树木,材质细密、纹理独特,如《吴都赋》注中提到的“色黑如水牛角”,主要分布于日南(今越南中部)。
可用之木
与“散木”(无用之木)相对,指材质优良、可被加工利用的木材。如《庄子·人间世》记载,郭象注:“凡可用之木为文木”。
刻镂文彩之木
指经过雕刻或装饰的木器,如唐代玄奘描述的“雕石文木”建筑装饰。
象征品德与学问
部分词典提到“文木”可比喻品德高尚、有学问修养的人,如“形容像高大树木般德才兼备”。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引申解释,古典文献中较少直接对应。
文献中的特指
如明代《长物志》将花梨木、铁梨木等优质木材统称“文木”,认为适合制作家具。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进一步分析,避免歧义。如需古典出处,可参考《庄子》《文选》等原文。
白搭才干采笺参觐産舍陈言肤词盗听大权钓桥反躬自省芳意繁弦富豪浮面贯蔽龟文鹤巢云鸿都之事黄枝茄房疆徼践修季孟寂默就禄吉祥止止狂闇连航连环图画陋迹闾落绿茵茵埋三怨四冒暗冕黻秘钥木本植物鸟革翬飞溺惑旁属平蹉品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钱舍青衫起坛球猎扰服忍害人证刹利赊购世善堂宋株诉权同等学力亡何晚莟详断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