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入贡的意思、入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入贡的解释

(1).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籍礼之。”《汉书·匈奴传上》:“﹝ 武王 ﹞放逐戎夷 涇 洛 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臣伏见 高丽 人使,每一次入贡,朝廷及 淮 浙 两路赐予餽送燕劳之费,约十餘万贯,而修饰亭舘,骚动行市,调发人船之费不在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荷兰刀剑》:“ 康熙 六年, 荷兰国 入贡,其贡物有劒八枚。”

(2).谓贡士入京参加会试。贡士,指乡贡考试合格者。 唐 齐己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入贡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政治、经济及文化制度中的特定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向朝廷进献财物方物”,包含以下三个主要义项:

  1. 诸侯或附属国的进献行为

    指地方政权、附属国定期向中央朝廷缴纳贡品,以示臣服。例如《尚书·禹贡》记载“任土作贡”,即根据土地物产确定贡品种类。此类行为常见于周代分封制度,具有明确的政治象征意义。

  2. 外邦朝贡体系的组成部分

    特指周边政权通过进贡与中国建立宗藩关系,如《史记·朝鲜列传》载“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弗通”,反映汉朝时期周边部族通过入贡确立外交关系的史实。此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成为东亚国际秩序的核心机制。

  3. 科举制度中的特殊荐举方式

    宋代曾将“入贡”引申为地方向中央输送科举人才,《宋史·选举志》有“诸州岁贡三人”的记载,指地方通过考试选拔生员送入国子监深造的制度。这一用法体现了该词在文教领域的延伸。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华书局2018年修订版)及《东亚朝贡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入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向朝廷进献财物或土产

2.贡士入京参加会试

其他说明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周礼》《汉书》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乘八奸背包客悲路岐不合嘈嚷单兵孤城蛋清丹头澹冶砥磨抵諆踧足胴胧鹅栏罚筹放步访单反蛙泳腐夫富艳高燥槁坐寡孤滚账孤洲红冰奸状寄愁瘠瘁静俗康靖莲唱緑豆皮儿麦冬慢缓甿隶谋篇齧蚀惄焉如捣秋酎热芭人扫灭缫丝娘色标涩于言论商祈食口酸不溜丢天秋剔灯团勇罔上虐下完愿献词咸腓相比小量谢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