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衙的意思、官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衙的解释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元 刘詵 《野人家》诗:“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官衙远市无兼味,烹得池中两鯽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衙(guān yá)是中国古代对政府办公场所的统称,是官吏处理政务、行使权力的核心机构。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字义分解

    • 官:指官吏、官员,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
    • 衙:本义为列队仪仗,引申为官员办公的场所。

      《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衙,官署也”,即官府处理公务的处所。

  2. 整体定义

    官衙是古代中央或地方行政机构的办公地点,兼具司法、行政、赋税征收等职能,如县衙、府衙等。


二、功能与结构特征

  1. 核心职能

    • 行政中枢:发布政令、管理户籍、征收赋税。
    • 司法审判:审理案件、执行律法(如大堂设“明镜高悬”匾)。
    • 礼仪象征:通过建筑规制(如屋顶形制、大门等级)体现等级制度。
  2. 典型布局

    官衙多采用轴线对称结构,以大堂为核心,辅以二堂、内宅、牢狱等。例如:

    • 大堂:公开审案场所;
    • 仪门:分隔内外,彰显威仪;
    • 库房:存放文书、赋税物资。

三、别称与文化关联

  1. 同义称谓

    • 衙门:唐代称牙门,后演变为“衙门”,成为官衙的通俗称呼。
    • 衙署:强调官方属性,如清代《钦定大清会典》统称地方官署为“衙署”。
  2. 文化符号

    官衙在文学中常象征权力与秩序,如《水浒传》中“开封府衙”代表司法权威,戏曲中“击鼓鸣冤”场景亦源于衙门的实际功能。


四、历史演变与实例

  1. 制度沿革

    秦汉时期已有郡县官署,至明清形成省、府、州、县四级衙署体系。例如:

    • 河南内乡县衙: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县级官衙,体现“前朝后寝”格局;
    • 保定直隶总督署:清代省级官衙代表,主管军政要务。
  2. 社会意义

    官衙既是统治工具,也是民间申诉的渠道,其运作直接反映吏治状况,如“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民谚,揭露了古代司法腐败现象。


官衙与相关概念对比

术语 含义侧重 使用语境
官衙 官方办公场所的总称 正式文献、典章制度
衙门 官衙的通俗称呼 民间口语、文学作品
衙署 强调机构属性 清代官方文书
公廨 泛指官吏办公处 唐宋时期常用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古代官制研究》(中华书局)
  3. 《中国建筑史·官署建筑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内乡县衙与清代地方行政》(故宫博物院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官衙”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历史背景

三、文化内涵

四、例句参考

  1. 古代语境:“天地会承包官衙工程”,反映官衙作为公共事务执行地的属性。
  2. 现代用法:“封建社会的官衙机构庞杂”,说明其历史复杂性。

五、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的详细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悯霸池谤铄爆表熛鸷次之淡写轻描道具盗税灯山典丽點紙畫字而公鳄鱼眼泪凤念丰水腐烂浮移干硬罐子辉赫见风转舵谏匦交当胶姆糖极弊诘屈謷牙钧敌窟磊子令不虚行柃梋嶙峋门户人七律清伦钦念鹊锦趋时附势热泪热土冗从戎政如拾地芥苫茨赦命神浆审理豕圈顺助四垂讨功铁算盘托家玮烨霞车相形失色小娃小戏娭光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