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绝言的意思、杜口绝言的详细解释
杜口绝言的解释
犹言杜口无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絶言,其利安在?”参见“ 杜口无言 ”。
词语分解
- 杜口的解释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杜口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网络扩展解释
“杜口绝言”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指闭住嘴巴、完全不说话的状态,通常用于形容因理亏、无法辩驳或主动保持沉默的情形。近义词为“杜口无言”。
2.结构与读音
-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 结构:联合式成语(ABCD型),感情色彩中性。
- 注音:ㄉㄨˋ ㄎㄡˇ ㄐㄩㄝˊ ㄧㄢˊ。
3.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文中记载,世亲菩萨因曾用言语毁谤大乘佛教,后醒悟并感叹:“舌为罪本,今宜除断”,最终选择“杜口绝言”以补过自新。
4.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宾语,表示因羞愧、悔过或无言以对而沉默。
- 例句:
“罪证俱在,他张口结舌,杜口绝言。”
5.相关成语
- 近义词:杜口无言、缄口不言。
- 反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杜口绝言”强调因特定原因主动或被动停止言语,既有自我反省的积极含义,也可描述理屈词穷的窘态。其典故与佛教文化相关,增添了历史深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杜口绝言 (Dù kǒu jué yán) 这个词是指停止言语或保持沉默,不再说话的意思。它的字形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和“欠”,其中“木”表示木头,而“欠”则表示欠缺。这两个部首组合在一起,象征着将言语从木头中抽取出来,即停止说话。根据笔画数来计算,杜口绝言一共有16个笔画。
《杜口绝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它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体意义相同。作为一个成语,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这个词可以用在句子中来形容一个人停止说话,保持沉默。例如,“在紧张的会议上,他选择了杜口绝言,静静地听取了他人的意见。”这个例句清楚地表达了杜口绝言的含义。
除了杜口绝言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可以组成短语或表达类似的含义。例如,“闭口无言”意味着完全不说话,而“保持沉默”则表示不发表意见或观点。这些词汇可以作为杜口绝言的近义词。
与杜口绝言相反的是“开口就言”,意思是经常说话或急于发表意见。这个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偏爱言辞,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杜口绝言意味着停止言语,保持沉默。它的字形由两个部首组成,有16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在句子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停止说话。除了杜口绝言,还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