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容止的意思、容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容止的解釋

[manners] 儀容舉止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孝經·聖治》

愛妾曰非煙,姓 步氏,容止纖麗,弱不勝绮羅。——《清平山堂話本》

詳細解釋

(1).儀容舉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則,容止可觀。” 漢 祢衡 《鹦鹉賦》:“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卻要》:“ 湖南 觀察使 李庾 之女6*奴,曰 卻要 。美容止,善辭令。”有時偏指舉止。《禮記·月令》:“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 鄭玄 注:“容止,猶動靜。”有時亦偏指儀容。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 華 ( 張華 )見其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

(2).允許栖止;收留。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孤逐女》:“妾三逐於鄉,五逐於裡,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願當君王之盛顔,盡其愚辭。”《魏書·釋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養沙門者,皆送官曹,不得隱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沙門身死,容止者誅一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容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容止”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傳統核心含義:儀容舉止

  1. 基本釋義
    指人的儀表、神态和行為規範,強調外在形态與内在修養的統一。該義項源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的“周旋可則,容止可觀”,意為舉止得體、儀态端莊。

  2. 古代典籍應用

    • 《魏書》以“容止獨秀”形容僧人出衆的儀态。
    • 容止格言中具體化為“面必淨,發必理,頭容正,肩容平”等行為準則,體現儒家對君子風範的要求。

二、引申含義:寬容與克制

部分文獻(如、2)提到“容止”可解作“容忍過錯并停止責備”,但此用法較少見且多與現代解釋相關。例如:

三、使用場景對比

含義類型 適用場景 權威性來源
儀容舉止 古文解讀、姓名學(如人名“容止”) 漢典、《左傳》
寬容與停止争執 現代口語或特定語境勸誡 查字典

建議優先采用“儀容舉止”這一傳統釋義,若在近現代文本中遇到其他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魏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容止

容止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容貌和舉止。容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為“宀”,表示與宇宙、空間有關,右邊的部首為“止”,表示停止、終止。容止的總筆畫數為12劃。

來源與繁體

容止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但古代對這個詞的寫法并不唯一。在繁體字中,容止的寫法為「容止」,它延續了古代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容止的古代寫法為「⿱宗此」。其中,“⿱”表示左右結構,左邊為宗,右邊為此。而在《說文解字》中,容止的古代寫法為「⿱宀⿸攴丗」。其中,“⿸”表示上下結構,上方為攴,下方為丗。

例句

1. 他的容止大方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容止端莊優雅,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組詞

1. 容貌:指人的外表形象。

2. 舉止:指人的動作和行為。

3. 容顔:指容貌和面部表情。

近義詞

1. 容貌:外貌、相貌。

2. 舉止:行為、動作。

3. 容顔:面容、臉色。

反義詞

1. 不容:不容許、不允許。

2. 止步:停止、終止前進。

3. 容忍:忍受、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