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榕城的意思、榕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榕城的解释

福建省 福州市 的别称,因其地多榕树而得名。 清 朱文藻 《<榕城诗话>跋》:“ 榕城 者, 闽 中多榕树……故 闽城 以是为号。”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榕城》:“ 宋 熙寧 中, 闽 越 地多植榕树,其木拥肿不中绳墨,郡守 程师孟 命 闽 人多植之……至今目为 榕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榕城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得名于该地区广泛种植的榕树。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含义

“榕城”由“榕”(指榕树)和“城”(城市)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榕树之城”。因福州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榕树生长,自宋代起便广植榕树以遮阴避暑。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太守张伯玉推行“编户植榕”政策,形成“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故得此雅称。

二、历史文献佐证

  1. 宋代记载:

    《方舆胜览》描述福州“榕叶满川,白鹭蔽野”,印证了榕树遍植的盛况。

  2. 清代方志:

    《榕城考古略》载:“榕城之名,肇于宋治平间”,明确记载别称起源。

三、文化象征意义

榕树在福州文化中象征坚韧包容(气根落地成林),与城市精神相契合。1985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命名榕树为市树,强化了这一文化符号。

四、现代应用

“榕城”作为正式别称,广泛用于城市宣传(如“有福之州·榕城福地”文旅品牌)、机构命名(榕城监狱、榕城高校)及文学作品,成为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

参考资料来源:

  1. 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福州概览·市树市花》
  2. 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福建人民出版社点校本)
  3. 《福建地方文化研究丛书·福州卷》(海峡文艺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榕城”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 名称来源
    福州因历史上广泛种植榕树而得名“榕城”。据记载,北宋时期福州太守张伯玉倡导大规模种植榕树,形成“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景象。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市内仍保留大量古榕树,如“榕树王”等。

  2. 历史依据
    清代文献如朱文藻《榕城诗话》和褚人穫《坚瓠七集》均提到“榕城”这一别称,指出因闽地多榕树而得名。宋代《三山志》等古籍也佐证了福州植榕的悠久历史。

  3. 其他别称
    福州除“榕城”外,还有“三山”(因城内有于山、乌石山、屏山)、“闽都”“左海”等别称。

  4. 现代概况
    作为福建省省会,福州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3年常住人口约846.9万,GDP超1.29万亿元。其城市标志仍以榕树为核心元素,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5. 文化意义
    榕树在福州象征包容与生命力,与当地温泉文化、海洋文化共同构成城市特色。2010年福州获“中国温泉之都”称号。

别人正在浏览...

鑤冰绷扒吊拷边饷笔下生花步罡踏斗绰绰有裕单师灯球定朔杜口结舌刚愎鼛鼛蚼蟓棺柩孤侄横死烘烘闳茂黄耳蕈鹄版灰人枷镣碣石积露为波镜画记疏霁天老雇乐成恋皁闾弄盲瘖默照木末亲仁善隣虬枝蜷缩羣听肉中刺石璧输官书柜水君碎身糜躯探案慝作惕伏听窗鞓红土桧望色微濛萎蕤闻命问辠诬赖见世箫笳歊热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