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有尸体的棺材。 汉 班固 《白6*虎通·崩薨》:“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观君父之棺柩,尽悲哀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废毁旧塋,投弃棺柩。”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张诚一》:“及虑棺柩内,更有贼人盗不尽物,为 诚一 等私窃收藏,其族人当有知者。”《太平天囯资料·清美政府勾结的几个文件》:“闰五月初四日, 白齐文 等被风翻船於 滙头滩 毙命,其棺柩现在 兰溪县 地方。”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棺柩汉语 快速查询。
“棺柩”是汉语中一个传统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棺柩”指装有尸体的棺材。与“棺材”的区别在于,“棺柩”特指已装入遗体的棺木,而“棺材”可指未使用的空棺。
二、词源与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崩薨》:“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观君父之棺柩。”,体现了古代丧葬礼仪中对逝者的尊重。
三、用法与例句
四、文化意义
该词承载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对逝者的哀悼与仪式感,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现代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棺柩》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用于盛放尸体的器具,通常用于葬礼仪式。
《棺柩》共有两个部首,分别是木字旁和匚字底,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2画。
《棺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繁体写法为「棺槨」。
古时汉字中的「棺」字由木字旁和官字底构成,其中的木字旁表示与木相关的事物,官字底表示与格局和形式有关的事物。古时汉字中「柩」字则由木字旁和匚字底构成,其中的匚字底是一个象形字,表示盛放事物的箱子。
1. 在葬礼上,亲友们肃穆地将棺柩抬入墓地。
2. 祖先的遗体被安置在一口古老的棺柩中。
1. 棺木:指用于制作棺柩的木料。
2. 棺材:与棺柩意义相同,常用于口语。
1. 棺:与棺柩意义相同的较简洁的词语。
2. 灵柩:指盛放死者遗体的器具,含有一定的宗教或仪式意味。
骨灰盒:指用于盛放火化后遗骨的小盒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