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口结舌的意思、杜口结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口结舌的解释

[shut up,keeping silence] 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亦形容十分害怕

杜口结舌,心中怫郁。——汉· 焦延寿《易林》

详细解释

犹言杜口吞声。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鬱。去菑患生,莫所告寃。”《后汉书·蔡邕传》:“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旋被陷破之祸。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口结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dù kǒu jié shé,其核心含义指因震惊、畏惧或理屈而紧闭双唇、无法言语的状态。从汉语构词法角度分析:"杜"取"堵塞"之义,"口"指代发声器官,"结舌"形容舌体僵滞无法灵活运动,四字组合形成递进式语义强化。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典籍,班固《汉书·杜周传》载"杜口结舌,终无敢言者",生动展现朝臣慑于权势的缄默场景。王充《论衡·言毒》进一步阐释:"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谗夫之口,为毒大矣,杜口结舌,言丧其害。" 揭示语言暴力导致的社会性失语现象。

在现代汉语应用中,该成语多用于三类语境:①描述突发事件引发的群体性震惊,如《人民日报》报道重大科技突破时用"在场学者杜口结舌";②刻画司法审讯中嫌犯的哑口无言;③讽刺辩论场合理屈词穷的窘态。其近义词"噤若寒蝉"侧重恐惧导致的沉默,"张口结舌"偏重思维迟滞,而"杜口结舌"更强调主观意志的言语抑制。

权威词典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27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古代汉语词典》第215页均有收录。该成语的历时语义稳定性,使其成为研究汉语恐惧语义场演变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杜口结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词义解析
    该成语形容人因理屈词穷、极度恐惧或震惊而闭口不言的状态。字面意思是“堵住嘴巴、舌头打结”,引申为无法或不敢说话。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汉代焦赣的《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后世如《晋书·傅玄传》也用此词描述忠臣因君主不纳谏而沉默的情景。

  3.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因害怕、理亏或受压制而不敢发声的情况,如“面对质问,他杜口结舌,无言以对”。
    • 近义表达包括“哑口无言”“噤若寒蝉”,反义则为“侃侃而谈”。
  4. 延伸含义
    除字面意义外,还隐含有内心压抑、冤屈难诉的深层情感,如《易林》中“心中怫郁”的描写。

  5. 现代应用
    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用于强调因外部压力或自身原因导致的沉默状态,如“真相揭露后,涉事者杜口结舌,不敢辩解”。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词典》或《晋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饱学冰魂不甘寂寞残杀缠緜悱恻程量持衡拥璇充栋盈车传号出门应辙赐罢道道地地迭见定倾遁身多方百计烦文風風勢勢頫首负慝盖世功德水骇人闻听画虎不成缓坡讙嚣回沈家羽寖怠聚乙烯塑料劳心苦思历宠鑪火蔓蔓妙艺没乱死蒲龙艾虎犬台宫容观赡智绅商释钓仕户淑畅水银柱淑婉索琅琅贪竞亭亭款款统筹兼顾透渡完富刓脱为人五吏贤交崄塞险栈小眉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