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er person]
(2) 每人平均
去年全村分配人均二百三十九元
(3) 按每人平均计算的
人均分配
人均收入
人为的乐声。相对于“天籁”而言。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天节,自然之乐也。人均,人为之乐也。”
按人平均。《人民日报》1983.11.17:“我国人均耕地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
“人均”是中文词汇,由“每人”和“平均”组合而成,表示“按人数计算的平均值”。其核心含义是:将某个总量指标(如收入、资源、产量等)除以相关人口总数,得出每个人对应的平均数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经济指标(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
反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标准。
资源分配(如人均水资源、人均耕地面积)
评估资源稀缺性或可持续性,例如中国2023年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100立方米。
消费分析(如人均消费支出、人均住房面积)
帮助制定市场策略或公共政策。
优势:
局限性:
若需具体案例或公式计算示例,可提供补充说明。
人均是一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某一指标或数量在平均每个人身上的分配情况。它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人”和“均”。
人均的部首是“人”,它是指人类的意思。它的拼音是“rén”。均的部首是“土”,它是指地土的意思。它的拼音是“jūn”。人均的部首分别占据了两个汉字的首位。
人均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书·嵇康传》:“自晋以后,魏罗既化,公宜军事。”这是《晋书》中关于嵇康生平的记载,其中的“人均”指的是每个人的平均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词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繁体字中,“人均”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字形。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人均”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略有不同。例如:“人”在古代常常念为“亻”,而“均”则在古代常常念为“筠”。
1. 该国的人均收入正在逐年增长。
2. 这个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较高。
3. 人均寿命是一个衡量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人均的组词有: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均寿命、人均教育等。
人均的近义词有:平均每人、每人平均、人头均等。
人均的反义词有:总计、整体、集体等。
悲瘁北邙匾扎不存芥蒂巉絶抄敚葱白凑付大从大客丹躁大舌头大统历洞霄祠烦乱抚今痛昔高谈雄辩共进搆通关陆华阳洞获得缄锁狡竖基级惊蛇金鸡纳树进良开发利用康哉之歌刻敝叩石垦壤六文立忠茅舍茂猷猱进臬使鹏海丕则缺口镊子群芳神圣工巧慎竈师人事效十足松窗桃都鬀度贴费童言无忌屠伯往返徒劳王世子无德而称无告无后为大午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