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认卖的户头。《元典章·户部八·私造酒曲依匿税科断》:“犯人正招:不合用钞糴买米麯,醖造私酒,於打发到认户,须内夹带影射沽卖,不过营求微利,糊口而已。”
“认户”是一个源自元代的经济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官方登记制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认户”指官方认可的销售户头,即经官府登记备案、获得特定商品经营许可的商户。该词常见于元代法律文书,如《元典章》记载私酿酒案例时提到“打发到认户”,表明商户需通过官方认证才能合法销售商品。
主要用于税收管理领域。例如:
元代私酿酒案中,违法者通过“认户”名义夹带私货贩卖,试图逃避税收(《元典章》原文引述)。
清代诗词中偶见“燕来认户”的表述(吴湖帆《倦寻芳》),此处“认户”指燕子识别住户,属于文学化引申,与原始经济术语含义无直接关联。
虽为历史词汇,但类似概念在现代工商登记、特许经营制度中仍有体现,如“注册商户”“许可经营户”等。
提示: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相关案例,可参考《元典章·户部八》及汉典网(来源、6)。
认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承认归属、认可身份。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用来表示承认或确认某人或某组织的身份、地位或所属关系。
认户这个词的部首是讠(讠声旁),笔画数为12。
认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认”字由“言”和“忍”组成,“言”表示语言,因此,“认”字表示通过言语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户”字是古代用来表示家庭或人口的符号,因此,“认户”表示确认或承认某人或某组织的家庭或人口身份。
认户在繁体中为「認戶」。
在古时候,汉字“认”写作“認”,字形上与现代写法相似,为“言”和“忍”的组合。而“户”在古代写法中使用了“戶”的形式,字形中的“戶”表示房屋、家庭。
1. 我们需要认户才能办理这个手续。
2. 他一直不肯认户,导致许多麻烦。
1. 认证:确认某人或某物的真实性或合法性。
2. 认同:承认或接受某种观点或态度。
3. 认罪:承认自己犯下了罪行。
1. 承认:认可、接受。
2. 确认:验证、确认。
否认:不承认、否定。
【别人正在浏览】